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太守亲从千骑祷,神翁远借一杯清。


云阴黯黯将嘘遍,雨意昏昏欲酝成。


已觉微风吹袂冷,不堪残日傍山明。

百重堆案掣身闲,一叶秋声对榻眠。


床下雪霜侵户月,枕中琴筑落阶泉。


崎岖世味尝应遍,寂寞山栖老渐便。

元祐六年十月,颍州久旱,闻颍上有张龙公神祠,极灵异,乃斋戒遣男迨与州学教授陈履常往祷之。


迨亦颇信道教,沐浴斋居而往。


明日,当以龙骨至,天色少变。

张公晚为龙,抑自龙中来。


伊昔风云会,咄嗟潭洞开。


精诚苟可贯,宾主真相陪。

古木郁沉沉,祠亭相衮临。


雷驱山外响,云结日边阴。


霢霂来初合,依微势稍深。

烈日秋来晒杀人,青天半点更无云。


忽传天上真珠落,未到半空成水银。

未必钱园似翟园,翟园窠木最宜看。


茂松亭下偏明眼,矮桧平铺翡翠盘。

绕亭怪石小山幽,夹径低枝压客头。


幸自一来惟不早,梅花满地诉春愁。

草路无泥未有尘,城南城北总游人。


不缘香火来山墅,孤负今年半段春。

雾气初迎日脚开,春光偏傍柳边回。


寒暄消息何人会,十指今朝出袖来。

云气微升又霍然,虚疑数点长三川。


渚东粳稻今无雨,社曲桑麻莫问天。


饿死何愁更平籴,野夫半去只荒田。

秋热常年无此例,今宵有月不能凉。


槁苗似妒诗人懒,作意催成祷雨章。

数点飘萧供晚清,二更倾泻到天明。


雷驱云气如旋磨,雨遍山村却入城。


簟面顿无秋后暑,檐牙最爱梦中声。

大士多时不入城,入城犹未炷炉熏。


忽吹淮水千峰雨,不费钟山半朵云。


桑叶秧苗俱起舞,葵花萱草亦欢欣。

六月火云高偃蹇,使君有意怜焦卷。


一封红篆驿金龙,雨气倏随炉燎满。


风师避路雷车鸣,石破天惊檐溜倾。

晓行数里未天明,路绕汾河听水声。


斜月带星横远汉,清风传漏报残更。


中心但愿灵祗格,远道何须父老迎。

长蜺饮井井欲干,白鼍鸣窟凄风寒。


公马未驾阴漫漫,公归湿幕濡旌幡。


霜刀不染鹅颈殷,涂龙安享雩舞闲。

微月淡芜城,飞萤纵复横。


蛙鱼凉亦乐,跳港触荷声。

荒城孤绝处,犹指玉钩亭。


凉月遍宜上,江南山更青。

同辇笙歌地,荒池风露天。


无心更怀古,凉夜正甘眠。

城居苦热念林丘,偶向殊庭送羽流。


双袖携云禹穴晓,一瓢分雨舜田秋。


溪声冉冉来松壑,秋意萧萧满竹楼。

白头道士骑一鹤,手把青莲下寥廓。


人间又见海田枯,十丈黄尘没城郭。


昔年服事茅长君,能役鬼神呼风云。

出郭问农事,家家笑语声。


有田皆足水,既雨亦宜晴。


山下溪流急,街头米价平。

太守持斋戒,精诚动九天。


骄阳变霖雨,凶岁转丰年。


信是经纶手,行司造化权。

使君忧旱祷星台,走拜冲炎去复来。


扑马忽飞晴昼雨,迎龙先带碧潭雷。


凭将素履通三极,不是临祈洒一回。

旱魃为妖欲请雩,真人问雨几时无。


先将凤表投金阙,拟向龙潭下铁符。


弹指雷鸣三霹雳,举头云起一须臾。

霹雳车中咒孽龙,炎灵直欲卷靊霳;


马鬃一滴浓云黑,失却榴花一树红。

「繁露」春秋说大雩,谁怜五日欲无襦!


杯中似有栾巴酒,洒作千家摄水符。

真觉星辰可换移,端阳宁复亢阳时!


「豳风」画出田家乐,续命何须臂上丝。

苍山如犬牙,细路入深谷。


绝壁千馀仞,上有凌云木。


阴崖不受日,洞穴自成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