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若人如马亦如班,笑履壶头出玉关。


已入西羌度沙碛,又从东海看涛山。


识君小异千人里,慰我长思十载间。

巡城已困尘埃眯,执扑仍遭虮虱缘。


欲脱布衫携素手,试开病眼点黄连。

簿书鼛鼓不知春,佳句相呼赖故人。


寒食德公方上冢,归来谁主复谁宾。

从来苏、李得名双,只恐全齐笑陋邦。


诗似悬河供不办,故欺张籍陇头泷。

济南春好雪初晴,才到龙山马足轻。


使君莫忘霅溪女,还作《阳关》肠断声。

美人如春风,著物物未知。


羁愁似冰雪,见子先流澌。



子从徐方来,吏民举熙熙。

君莫赋《幽愤》,一语试相开:长安车马道上,平地起崔嵬。


我愧渊明久矣,犹借此翁湔洗,素壁写《归来》。


斜日透虚隙,一线万飞埃。

心似孤僧,更茂林修竹,山上精庐。


维摩定自非病,谁遣文殊。


白头自昔,叹相逢、语密情疏。

浑浑旧水无新意,漫漫黄尘涴白鸥。


安得江湖忽当眼,卧听禽语信船流。

昨从东来,道出清湘,八桂之间,每见壁间题字,以其枝叶,占其本根,以为是必磊落人也。
问姓名于士大夫,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:"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。
"如是已逾年,恨未识足下面耳。

才甫经年断来往,逢君车马慰秋思。


幽兰被径闻风早,薄雾乘空见月迟。


每接雍容端自喜,交无早晚在相知。

喜接高谈若饮冰,风骚清兴坐来增。


重寻伐木君何厚,欲赋骊驹我未能。


山影北来浮汇泽,松行东望际钟陵。

梦中往事随心见,醉里繁华乱眼生。


长为风流恼人病,不如天性总无情。

山色江声相与清,卷帘待得月华生。


可怜一曲并船笛,说尽故人离别情。

豆粥能驱晚瘴寒,与公同味更同餐。


安知天上养贤鼎,且作山中煮菜看。

六月二十六日,愈白李生足下:


生之书辞甚高,而其问何下而恭也!能如是,谁不欲告生以其道?道德之归也有日矣,况其外之文乎!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,焉足以知是且非耶?虽然,不可不为生言之。


生所谓立言者是也,生所为者与所期者,甚似而几矣。
抑不知生之志,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?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?蕲胜于人而取于人,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;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,则无望其速成,无诱于势利,养其根俟其实,加其膏而希其光,根之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,仁义之人,其言蔼如也。

林中观易罢,溪上对鸥闲。


楚俗饶辞客,何人最往还。

马卿犹有壁,渔父自无家。


想子今何处,扁舟隐荻花。

孤客逢春暮,缄情寄旧游。


海隅人使远,书到洛阳秋。

一拳芙蓉水,倾玉何泠泠。


仙情夙已高,诗味今更馨。


试啜月入骨,再衔愁尽醒。

见我淮南初召西,重来学馆尚栖迟。


未容小隐通三径,聊可卑飞共一枝。


饮罢玉山方突兀,赋成笔陈已淫夷。

知音惭李令,问我复何为。


道义惟添睡,功名只有诗。

蛟龙养鬐鬣,当在浩浩浔。


虎豹养文采,当在巍巍岑。


我无太山高,我无沧海深。

上交执正道,下交守奇节。


当为兰死香,勿作竹枯裂。


试看温玉坚,何似春冰折。

平生陈无己,白首欠吟债。


未尝交马吕,况肯见章蔡。


附热生可鄙,中寒死亦快。

逢时虽出欲胡为,其那天资智识微。


弊性止堪同蠖屈,薄才安敢望鹏飞。


长因访旧欢无极,每为寻幽暮不归。

胸中日月时舒惨,笔下风云旋合离。


老去无成尚如此,不知成后更何为。

竹间水际情怀好,月下风前意思多。


洛社过从无事日,非吾数辈更谁何。

去岁尝蒙远寄诗,当时已叹友朋希。


如今存者殆非半,不纵欢游待几时。

夜魄离星舍,春膏浃大田。


乍迷榆塞树,徐暗柳营天。


沼滴银波荡,阶鸣玉绠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