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扪萝路到半天穷,下视淮洲杳霭中。


物外真游来几席,人间荣愿付苓通。


白云坐处龙池杳,明月归时鹤驭空。

翛然杖屦出尘嚣,鸡犬无声到泬寥。


欲见五芝茎叶老,尚攀三鹤羽翰遥。


容溪路转迷横彴,仙几风来得堕樵。

一峰高出众山颠,疑隔尘沙道里千。


俯视烟云来不极,仰攀萝茑去无前。


人间已换嘉平帝,地下谁通句曲天。

丹阳太守意如何,先谒茅卿始下车。


展节事君三黜后,收心奉道五旬馀。


回寻灵药逢芝圃,欲叩真关借玉书。

丹阳太守意何如,先谒茅卿始下车。


展节事君三黜后,收心奉道五旬初。


偶寻灵草逢芝圃,欲扣真关借玉书。

有客生平爱白云,无端年老尚红尘。


只应金简名犹在,得见仙岩种玉人。

延陵衰草遍,有路问茅山。


鸡犬驱将去,烟霞拟不还。


新家彭泽县,旧国穆陵关。

谏猎归来绮季歌,大茅峰影满秋波。


山斋留客扫红叶,野艇送僧披绿莎。


长覆旧图棋势尽,遍添新品药名多。

十亩山田近石涵,村居风俗旧曾谙。


帘前白艾惊春燕,篱上青桑待晚蚕。


云暖采茶来岭北,月明沽酒过溪南。

太乙灵方鍊紫荷,紫荷飞尽发皤皤。


猿啼巫峡晓云薄,雁宿洞庭秋月多。


导引岂如桃叶舞,步虚宁比竹枝歌。

云屋何年客,青山白日长。


种花春扫雪,看箓夜焚香。


上象壶中阔,平生梦里忙。

三茅乃郡城内山高处,襟带江湖,为胜览最欢喜地。
时乎积雪初晴,疏林开爽,江空漠漠寒烟,山回重重雪色。
江帆片片,风度银梭,村树几家,影寒玉瓦。

群龙分驰不难兴,喷薄云雾随飞腾。


中田勿忧龟兆坼,倏忽便看盈沟塍。


老农何功报神力,但趣官租饱军食。

苗当七八月之间,甘膏不濡何太悭。


飞尘蓬勃昼欲暝,坐视云物占群山。


五日一风十日雨,天方勤民辅明主。

忽起地仙兴,飘然出旧山。


于身无切事,在世有馀闲。


日月浮生外,乾坤大醉间。

步步入山门,仙家鸟径分。


渔樵不到处,麋鹿自成群。


石面迸出水,松头穿破云。

几度题诗寄入山,不知何处得书看。


莓苔石上秋吟远,星斗坛中夜拜寒。


鹤改新名呼未至,碑逢断刻打应难。

自我来茅山,春雾拨不开。
冥迷五日思困顿,当面不见紫翠堆。


今朝喜有风迅扫,两目浩荡天光回。

终身持玉舄,丹诀未应传。


况是曾同宿,相违便隔年。


问颜知更少,听话想逾玄。

曾向人间拜节旄,乍疑因梦到仙曹。


身轻曳羽霞襟狭,髻耸峨烟鹿帻高。


山暖不荤峰上薤,水寒仍落洞中桃。

大小三峰次九华,灵踪今尽属何家。


汉时仙上云巅鹤,蜀地春开洞底花。


闲傍积岚寻瀑眼,便凌残雪探芝芽。

威辇高悬度世名,至今仙裔作公卿。


将随羽节朝珠阙,曾佩鱼符管赤城。


云冻尚含孤石色,雪乾犹堕古松声。

良常应不动移文,金醴从酸亦自醺。


桂父旧歌飞绛雪,桐孙新韵倚玄云。


春临柳谷莺先觉,曙醮芜香鹤共闻。

壶中行坐可携天,何况林间息万缘。


组绶任垂三品石,佩环从落四公泉。


丹台已运阴阳火,碧简须雕次第仙。

一片轻帆背夕阳,望三峰拜七真堂。


天寒夜漱云牙净,雪坏晴梳石发香。


自拂烟霞安笔格,独开封检试砂床。

昔年李太白,庐山思结巢。


褰云自天上,和鹤止松梢。


道士潘闲远,高居古大茅。

鹤氅裁成雪色新,仙翁持寄感情真。


清高自此全抛俗,宽博由来稳称身。


佩玉洞闻云外响,剑光飞射日中尘。

圣代谏臣停谏舌,求归故里傲云霞。


溪头讲树缆渔艇,箧里朝衣输酒家。


但爱身闲辞禄俸,那嫌岁计在桑麻。

名卿风度足杓斜,一舸闲寻二许家。


天影晓通金井水,山灵深护玉门沙。


空坛礼后销香母,阴洞缘时触乳花。

华阳仙洞口,半岭拂云看。


窈窕穿苔壁,差池对石坛。


方随地脉转,稍觉水晶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