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鸿沟只道万夫雄,云梦何销武士功。


九死不分天下鼎,一生还负室前钟。


古来犬毙愁无盖,此后禽空悔作弓。

四面周遭国艳丛,危亭顿在艳丛中。


天开锦幄三千丈,日透红妆一万重。


积雨乍晴偏楚楚,东风小缓莫匆匆。

絮帽貂裘莫出船,北窗最紧且深关。


颠风无赖知何故,做雪不成空自寒。


不去扫清天北雾,只来卷起浪头山。

尤萧范陆四诗翁,此后谁当第一功。


新拜南湖为上将,更差白石作先锋。


可怜公等俱痴绝,不见词人到老穷。

山外云浓白,峰头日浅红。


横拖一疋绢,直扫九芙蓉。


奔走来船里,提携入袖中。

药裹关心正腹烦,强排孤闷到东园。


行穿一一三三径,来往红红白白间。


绕树仰看浑不见,隔溪回望不胜繁。

但令有酒对篱东,管得山名不是龙。


榨里泼醅迎节里,雨中移菊自城中。


多时不饮今辞醉,一笑相欢古罕逢。

封胡连璧雨中来,目送归鞍怅独回。


隐几读书寒入骨,开门落雪皓平阶。


急寻火阁温双手,自唤儿郎共一杯。

随牒江湖四十年,寄名台阁两三番。


全家廪食皆天赐,晚岁祠官是地仙。


匹似分司转闲散,也无拜表及寒温。

旧岁新年来往频,孤标数面便多情。


独将白发三千丈,上到瑶台十二层。


万里海风吹不动,半轮淮月为谁明。

龟山独出压淮流,宝塔仍居最上头。


银笔书空天作纸,玉龙拔地海成湫。


向来一厄遭群犬,挽以六丁兼万牛。

来时月黑过淮阴,归路天花舞故城。


一剑光寒千古泪,三家市出万人英。


少年跨下安无忤,老父圯边愕不平。

枉看平生多少书,分明便是蠹书鱼。


万签过眼还休去,一字经心恰似无。


急读何如徐读妙,共看更胜独看渠。

急性平生不少徐,读书不喜喜观书。


十行俱下未心醒,两目顿昏还月馀。


偶与儿曹翻故纸,共看诗句煮春蔬。

为爱淮中掌似平,忽逢巨浸却心惊。


怪来万顷不生浪,冻合五湖都是冰。


碧玉湖宽容我到,白银地滑没人行。

梦觉月如昼,误惊天欲明。


起吹松叶烬,自点臼花灯。


山轿已十里,谯门才四更。

绿涨空中幄,黄铺地上云。


风条钩过轿,雨穟没行人。


夹路桑千树,平田稻十分。

下轿逢新店,排门得小轩。


中间一棐几,相对两蒲团。


椽竹青留节,檐茅白带根。

贪睡能无起,挑灯强未残。


舂声忙野店,月色澹柴门。


又踏黄尘路,前追红叶村。

未归天路紫云深,暂驻东阳岁月侵。


入洛声华当世重,闵周章句满朝吟。


开炉夜看黄芽鼎,卧瓮闲欹白玉簪。

进退两途皆曰宾,何烦坐上苦云云。


低眉坐处当周物,掉臂行时莫顾人。


齿发既衰非少日,林泉能老是长春。

鬼自揶揄刘伯龙,文穷断不怨天公。


诸侯王表今安用,中圣贤人时一逢。


凡事无心从我拙,独诗有癖与君同。

半生湖海老元龙,不肯函书问子公。


蓬鬓此来真潦倒,荷衣久已倦迎逢。


春风期集几年梦,夜醉比邻一笑同。

天辟金华一洞奇,洞中石是化羊遗。


浑疑雪向闽山落,更讶峰从天竺飞。


溪上又添乘棹兴,案头如照读书时。

浩荡千古心,流连一壶酒。


堂虚明月夜,榻下如兰友。


论诗穷奥窔,秘藏抉枢纽。

如来一大事,而出现于世。


大士辅如来,方便为广励。


众生深于迷,须以慈相示。

寿宫均逸跨三年,谏纸停书剩几番。


闻道君王开献纳,岂容公子散神仙。


东华行踏京尘软,南涧休贪钓石温。

竹实离离紫海春,高飞鸾凤出风尘。


哀鸿不作青冥想,空向江湖怨弋人。

谁肯因贫卖宝刀,半生湖海分蹉跎。
春回池草吟魂觉,月在梅花瘦影高。
旅况又随年事长,交情偏耐岁寒多。
月冷塞垣刁,尘暗西风箑。
所思天一方,飘飘管宁帢。
我欲往从之,问以安乐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