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落日川上好,徘徊弄孤舟。


鸣桹进山口,清唱发渡头。


浅濑不可溯,停桡信中流。

遥爱夏景佳,行行清兴属。


安知转回溪,始觉来平谷。


古殿藏竹间,香庵遍岩曲。

零雨送车轮,初清远陌尘。


归藩汉东国,遮道洛阳人。


伊水照虹旆,楚山怀玉麟。

还邀二三子,共到凿龙游。


阴壑泉初动,春岩气欲浮。


竹藏深崦寺,人渡晚川舟。

宿雨霁氛埃,流云度城阙。


河堤柳新翠,苑树花先发。


洛阳花柳此时浓,山水楼台映几重。

数朝从款走烟霞,纵意凭栏看物华。


百尺楼台通鸟道,一川烟水属僧家。


直须心逸方为乐,始信官荣未足夸。

谁将长剑斩长蛟,斩断长蛟剑复韬。


爪尾蜿蜒凝华岳,角牙狞恶结嵩高。


骨伤两处崭苍壁,血出东流汹巨涛。

融结成来不记秋,断崖苍壁锁烟愁。


中分洪造夏王力,横截大山伊水流。


八节滩声长在耳,一川风景尽归楼。

物理人情自可明,何尝戚戚向平生。


卷舒在我有成算,用舍随时无定名。


满目云山俱是乐,一毫荣辱不须惊。

万里秋光入坐明,交情预喜笑相迎。


菊花未服重阳过,如待君来泛巨觥。

数朝从款看伊流,夜卜香山宿石楼。


会有凉风开远意,更和烟雨弄高秋。

生平有癖好寻幽,一岁龙山四五游。


或往或还都不计,盖无荣利可稽留。

无烦物象弄精神,世态何常不喜新。


唯有前墀好风月,清光依旧属闲人。

伊川往复过龙山,每过龙山意且闲。


莫道移人不由境,可堪深著利名间。

江天无少异,幽鸟下晴沙。


路去山形断,川回渡口斜。


龛岩千万穴,店舍两三家。

石楼临晴空,南眺出千里。


人怜山气佳,予叹禹功美。


想彼未凿时,极目皆洪水。

旄节拥凭熊,逶迤向凿龙。


顺成时过蜡,闭塞令行冬。


雪垄痕犹湿,梅林思已浓。

万里番禺地,官人继帝忧。


君为柱下史,将命出东周。


歇马傍川路,张灯临石楼。

风吹峨眉云,东依此山住。

我来不敢登,只恐还飞去。

龙门非禹凿,诡怪乃天功。


西南出巴峡,不与众山同。


长窦亘五里,宛转复嵌空。

八滩风急浪花飞,手把渔竿傍钓矶。


自是钓头香饵别,此心终待得鱼归。

晴晓国门通,都门蔼将发。


纷纷洛阳道,南望伊川阙。


衍漾乘和风,清明送芬月。

亘地黄河出,开天此一门。

千秋凭大禹,万里下昆仑。

入庙焄蒿接,临流想像存。

并马翩翩过酒胡,子侯腰玦有珊瑚。


青萍对结雌雄斗,石笋双抽大小孤。


笛里悲风追济上,琴心流水到姑苏。

龙门健儿身手强,绵木为鎗三丈长。


三人持一绵木鎗,风旋电转谁能当。


进四尺兮退四尺,挑起人马半空掷。

众香天上梵仙宫,钟磬寥寥半碧空。


清景乍开松岭月,乱流长响石楼风。


山河杳映春云外,城阙参差茂树中。

欣过龙门柅使车,顿惊凡目识仙都。


海中知有三山在,未信能加此景无。

洞户呀然透碧溪,竹轩茅榭映高低。


行人不待桃花发,一到仙扃已自迷。

韩家门外立双楹,丹染旌书照路明。


此媪何如陶母传,诸郎具是董生行。


春泉跃鲤饶佳味,晓树啼乌有喜声。

两崖高立色冥冥,仰视空光一罅青。


石兀马蹄危不度,水漂龙气暗闻腥。


山川壮自开天险,风雨阴疑来鬼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