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王者制事立法,物度轨则,壹禀于六律,六律为万事根本焉。
其于兵械尤所重,故云“望敌知吉凶,闻声效胜负”,百王不易之道也。
武王伐纣,吹律听声,推孟春以至于季冬,杀气相并,而音尚宫。
太史公曰:余每读虞书,至于君臣相敕,维是几安,而股肱不良,万事堕坏,未尝不流涕也。
成王作颂,推己惩艾,悲彼家难,可不谓战战恐惧,善守善终哉?君子不为约则修德,满则弃礼,佚能思初,安能惟始,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,非大德谁能如斯!传曰“治定功成,礼乐乃兴”。
海内人道益深,其德益至,所乐者益异。
太史公曰:洋洋美德乎!宰制万物,役使群众,岂人力也哉?余至大行礼官,观三代损益,乃知缘人情而制礼,依人性而作仪,其所由来尚矣。
人道经纬万端,规矩无所不贯,诱进以仁义,束缚以刑罚,故德厚者位尊,禄重者宠荣,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。
人体安驾乘,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;目好五色,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;耳乐钟磬,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;口甘五味,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;情好珍善,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。
索隐述赞:高祖初起,啸命群雄。
天下未定,王我汉中。
三杰既得,六奇献功。
制诏御史:“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,令各条上,朕且临定其号名。

太史公曰:盛哉,天子之德!一人有庆,天下赖之。
太史公曰:匈奴绝和亲,攻当路塞;闽越擅伐,东瓯请降。
二夷交侵,当盛汉之隆,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。
何者?自诗、书称三代“戎狄是应,荆荼是征”,齐桓越燕伐山戎,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,秦缪用百里霸西戎,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。
太史公曰:殷以前尚矣。
周封五等:公,侯,伯,子,男。
然封伯禽、康叔于鲁、卫,地各四百里,亲亲之义,襃有德也;太公于齐,兼五侯地,尊勤劳也。
孝武皇帝者,孝景中子也。
母曰王太后。
孝景四年,以皇子为胶东王。
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:有以也夫!长沙王者,着令甲,称其忠焉。
昔高祖定天下,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。
至孝惠帝时,唯独长沙全,禅五世,以无嗣绝,竟无过,为籓守职,信矣。
太史公曰:古者人臣功有五品,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,以言曰劳,用力曰功,明其等曰伐,积日曰阅。
封爵之誓曰:“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。
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
太史公读秦楚之际,曰:初作难,发于陈涉;虐戾灭秦,自项氏;拨乱诛暴,平定海内,卒践帝祚,成于汉家。
五年之间,号令三嬗。
自生民以来,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。
太史公读秦记,至犬戎败幽王,周东徙洛邑,秦襄公始封为诸侯,作西畤用事上帝,僭端见矣。
礼曰:“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。
”今秦杂戎翟之俗,先暴戾,后仁义,位在籓臣而胪于郊祀,君子惧焉。
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,至周厉王,未尝不废书而叹也。
曰:鸣呼,师挚见之矣!纣为象箸而箕子唏。
周道缺,诗人本之衽席,关雎作。
太史公曰:五帝、三代之记,尚矣。
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,周以来乃颇可着。
孔子因史文次春秋,纪元年,正时日月,盖其详哉。
孝文皇帝,高祖中子也。
高祖十一年春,已破陈豨军,定代地,立为代王,都中都。
太后薄氏子。
吕太后者,高祖微时妃也,生孝惠帝、女鲁元太后。
及高祖为汉王,得定陶戚姬,爱幸,生赵隐王如意。
孝惠为人仁弱,高祖以为不类我,常欲废太子,立戚姬子如意,如意类我。
秦始皇帝者,秦庄襄王子也。
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,见吕不韦姬,悦而取之,生始皇。
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。
造父受封
秦之先,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。
女修织,玄鸟陨卵,女修吞之,生子大业。
大业取少典之子,曰女华。
周后稷,名弃。
其母有邰氏女,曰姜原。
姜原为帝喾元妃。
殷契,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,为帝喾次妃。
三人行浴,见玄鸟堕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。
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。
夏禹,名曰文命。
禹之父曰鲧,鲧之父曰帝颛顼,颛顼之父曰昌意,昌意之父曰黄帝。
禹者,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。
孝景皇帝者,孝文之中子也。
母窦太后。
孝文在代时,前后有三男,及窦太后得幸,前后死,及三子更死,故孝景得立。
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
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,长而敦敏,成而聪明。
轩辕之时,神农氏世衰。
太史公曰:“先人有言:‘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。
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,有能绍明世、正《易传》,继《春秋》、本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之际?’”意在斯乎!意在斯乎!小子何敢让焉!
上大夫壶遂曰:“昔孔子何为而作《春秋》哉”?太史公曰:“余闻董生曰:‘周道衰废,孔子为鲁司寇,诸侯害子,大夫雍之。
孔子知言之不用,道之不行也,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,以为天下仪表,贬天子,退诸侯,讨大夫,以达王事而已矣。
管仲夷吾者,颍上人也。
少时常与鲍叔牙游,鲍叔知其贤。
管仲贫困,常欺鲍叔,鲍叔终善遇之,不以为言。
高祖,沛丰邑中阳里人,姓刘氏,字季。
父曰太公,母曰刘媪。
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,梦与神遇。
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:太上立德,其次立言,其次立功。
伏惟伯陵材德绝人,高尚其志。
以善厥身,冰清玉洁。
自中原板荡,夷狄交侵,余发愤河朔,起自相台,总发从军,历二百馀战。
虽未能远入夷荒,洗荡巢穴,亦且快国雠之万一。
今又提一旅孤军,振起宜兴,建康之城,一鼓败虏,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!
故且养兵休卒,蓄锐待敌,嗣当激励士卒,功期再战,北逾沙漠,蹀血虏廷,尽屠夷种。
陛下已登大宝,黎元有归,社稷有主,已足以伐虏人之谋。
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,兵势渐盛。
彼方谓我素弱,未必能敌,正宜乘其怠,而击之。
军务倥偬,未遑修候。
恭惟台履康吉,伏冀为国自珍!
近得谍报,知逆豫既废,虏仓卒未能镇备,河、洛之民,纷纷扰扰。
若乘此兴吊伐之师,则克复中原,指日可期,真千载一期也!乃庙议迄无定算,倘迟数月,事势将不可知矣!窃惟阁下素切不共之愤,熟筹恢复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