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楚太子有疾,而吴客往问之,曰:「伏闻太子玉体不安,亦少间乎?」太子曰:「惫!谨谢客。
」客因称曰:「今时天下安宁,四宇和平。
太子方富于年,意者久耽安乐,日夜无极。

修竹檀栾,夹池水,旋菟园,并驰道,临广衍,长冗故。
故径于昆仑,貇观相物芴焉子,有似乎西山。
西山隑隑,恤焉㠕㠕。

忘忧之馆,垂条之木。
枝逶迟而含紫,叶萋萋而吐绿。
出入风云,去来羽族。

美乾道之广覆兮,佳阳泽之至淳。


览遐方之殊伟兮,无斯果之独珍。


托灵根于玄圃,植昆山之高垠。

何秋菊之可奇兮,独华茂乎凝霜。
挺葳蕤于苍春兮,表壮观乎金商。
延蔓蓊郁,缘坂被冈。

玉鉴尘生,凤奁香殄。
懒蝉发之巧梳,闲楼衣之轻练。
苦寂寞于蕙宫,但凝思乎兰殿。

庭光尽,山明归,流风乘轩卷,明月缘河飞。
涧鸟鸣兮夜蝉清,橘露靡兮蕙烟轻,凌别浦兮值泉跃,经乔林兮遇猿惊。
南皋别鹤伫行汉,东邻孤管入青天。

陈王初丧应刘,端忧多暇。
绿苔生阁,芳尘凝榭。
悄焉疚怀,不怡中夜。

原夫箫幹之所生兮,于江南之丘墟。
洞条畅而罕节兮,标敷纷以扶疏。
徒观其旁山侧兮,则岖嵚岿崎,倚巇迤㠧,诚可悲乎其不安也!弥望傥莽,联延旷荡,又足乐乎其敞闲也。

惟永初之有七兮,余随子乎东征。
时孟春之吉日兮,撰良辰而将行。
乃举趾而升舆兮,夕予宿乎偃师。

昔原大夫赎桑下绝气,传称其仁;秦越人还虢太子结脉,世著其神。
设曩之二人不遭仁遇神,则结绝之气竭矣。

伊五帝之不同礼,三王亦又不同乐。
数极自然变化,非是故相反驳。
德政不能救世溷乱,赏罚岂足惩时清浊?春秋时祸败之始,战国逾复增其荼毒。

舟车栋宇,粗工也。
杵臼碓硙,直巧也。
匜盘材缕,小用也。

天台山者,盖山岳之神秀者也。
涉海则有方丈蓬莱,登陆则有四明天台。
皆玄圣之所游化,灵仙之所窟宅。

习人称鸡有五德,而作者赋焉。
至于寒蝉,才齐其美,独未之思,而莫斯述。
夫头上有緌,则其文也;含气饮露,则其清也;黍稷不食,则其廉也;处不巢居,则其俭也;应候守节,则其信也;加以冠冕,则其容也。

夫何乾行之变通兮,昏明迭而载路。
羡飞辔之远兮,腾六龙于天步。
时赴节而渐流兮,气移数而改度。

岁将暮,时既昏。
寒风积,愁云繁。
梁王不悦,游于兔园。

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,夫何予生之不遘时。


往者不可扳援兮,徕者不可与期。


志憾恨而不逞兮,杼中情而属诗。

昔在帝妫臣唐之代,天纲浡潏,为凋为瘵;洪涛澜汗,万里无际;长波涾,迤涎八裔。
于是乎禹也,乃铲临崖之阜陆,决陂潢而相沃。
启龙门之岞,垦陵峦而崭凿。

见逸游之高鸟,邈飘飏而殊逝,擢华毛以迅鹜,回劲翼以扬势,披六翮之联翩,振轻体之迢递,遂乃矜形辽廓。
冯虚安翔,翩翻徘徊,上下颉颃,动素羽之习习。
乱白质于日光,玩流气以差池。

有司空公子,富贵不齿,盛服而游京邑。
驻驾平市里,顾见綦母先生,班白而徒行,公子曰:“嘻!子年已长矣。
徒行空手,将何之乎?”先生曰:“欲之贵人。

惟玄乌之令鸟兮,性自然之有识;


应炎阳之纯精兮,体乾刚之至色。


望仁里之回翔兮,翩群鸣以拊翼;


嗟自托于君子兮,心虽迩而不逼。


起彼高林,集此丛灌,栖息重阴,列巢布幹。

逸群公子,体奇好异。
傲世忘荣,绝弃人事。
睎高慕古,长想远思。

惟自然之初载兮,道虚无而玄清,太素纷以溷淆兮,始有物而混成,何元一之芒昧兮,廓开辟而著形。
尔乃清浊剖分,玄黄判离。
太极既殊,是生两仪,星辰焕列,日月重规,天动以尊,地静以卑,昏明迭照,或盈或亏,阴阳协气而代谢,寒暑随时而推移。

惟宋二十有二载,盛烈光乎重叶。
武义粤其肃陈,文教迄已优洽。
泰阶之平可升,兴王之轨可接,访国美于旧史,考方载于往牒。

呜呼嗟乎,遐哉邈矣。
时来曷迟,去之速矣。
屈意从人,悲吾族矣。

书契天设,文明日新。
将究止戈之义,式彰为武之仁。
足还太素,寿我生灵。

余有事于淮浦,览沧海之茫茫。
悟仲尼之乘桴,聊从容而遂行。
驰鸿濑以缥鹜,翼飞风而回翔。

余遭世之颠覆兮,罹填塞之阨灾。
旧室灭以丘墟兮,曾不得乎少留。
遂奋袂以北征兮,超绝迹而远游。

龙火西流,凉风报秋。
届肃杀而金方气劲,夺赫曦而朱夏威收。
五夜潜生,闻桂枝而骚屑;千门溥至,觉玉宇以飕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