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海内声华并在身,箧中文字绝无伦。


遥知独对封章草,忽忆同为献纳臣。


走笔往来盈卷轴,除官递互掌丝纶。

微之别久能无叹,知退书稀岂免愁。


甲子百年过半后,光阴一岁欲终头。


池冰晓合胶船底,楼雪晴销露瓦沟。

白头岁暮苦相思,除却悲吟无可为。


枕上从妨一夜睡,灯前读尽十年诗。


龙钟校正骑驴日,憔悴通江司马时。

荣进虽频退亦频,与君才命不调匀。


若不九重中掌事,即须千里外抛身。


紫垣南北厅曾对,沧海东西郡又邻。

忆在贞元岁,初登典校司。


身名同日授,心事一言知。


肺腑都无隔,形骸两不羁。

白首馀杭白太守,落魄抛名来已久。


一辞渭北故园春,再把江南新岁酒。


杯前笑歌徒勉强,镜里形容渐衰朽。

少年宾旅非吾辈,晚岁簪缨束我身。


酒散更无同宿客,诗成长作独吟人。


蘋洲会面知何日,镜水离心又一春。

高天默默物茫茫,各有来由致损伤。


鹦为能言长剪翅,龟缘难死久支床。


莫嫌冷落抛闲地,犹胜炎蒸卧瘴乡。

畬田涩米不耕锄,旱地荒园少菜蔬。


想念土风今若此,料看生计合何如。


衣缝纰颣黄丝绢,饭下腥咸白小鱼。

帝城行乐日纷纷,天畔穷愁我与君。


秦女笑歌春不见,巴猿啼哭夜常闻。


何处琵琶弦似语,谁家呙堕髻如云。

鬓毛不觉白毵毵,一事无成百不堪。


共惜盛时辞阙下,同嗟除夜在江南。


家山泉石寻常忆,世路风波子细谙。

一生休戚与穷通,处处相随事事同。


未死又怜沧海郡,无儿俱作白头翁。


展眉只仰三杯后,代面唯凭五字中。

三月江水阔,悠悠桃花波。


年芳与心事,此地共蹉跎。


南国方谴谪,中原正兵戈。

去国日已远,喜逢物似人。

如何含此意,江上坐思君。

有如河岳气,相合方氛氲。

君游襄阳日,我在长安住。


今君在通州,我过襄阳去。


襄阳九里郭,楼堞连云树。

江州望通州,天涯与地末。


有山万丈高,有江千里阔。


间之以云雾,飞鸟不可越。

眼闇头风事事妨,绕篱新菊为谁黄。


闲游日久心慵倦,痛饮年深肺损伤。


吴郡两回逢九月,越州四度见重阳。

烟渚云帆处处通,飘然舟似入虚空。


玉杯浅酌巡初匝,金管徐吹曲未终。


黄夹缬林寒有叶,碧琉璃水净无风。

腥血与荤蔬,停来一月馀。


肌肤虽瘦损,方寸任清虚。


体适通宵坐,头慵隔日梳。

娃馆松江北,稽城浙水东。


屈君为长吏,伴我作衰翁。


旌旆知非远,烟云望不通。

上马复呼宾,湖边景气新。


管弦三数事,骑从十馀人。


立换登山屐,行携漉酒巾。

写了吟看满卷愁,浅红笺纸小银钩。


未容寄与微之去,已被人传到越州。

君颜贵茂不清羸,君句雄华不苦悲。


何事遣君还似我,髭须早白亦无儿。

洛阳陌上少交亲,履道城边欲暮春。


崔在吴兴元在越,出门骑马觅何人。

三郡何因此结缘,贞元科第忝同年。


故情欢喜开书后,旧事思量在眼前。


越国封疆吞碧海,杭城楼閤入青烟。

秦城南省清秋夜,江郡东楼明月时。


去我三千六百里,得君二十五篇诗。


阳春曲调高难和,淡水交情老始知。

今宵帝城月,一望雪相似。


遥想洛阳城,清光正如此。


知君当此夕,亦望镜湖水。

鹦心明黠雀幽蒙,何事相将尽入笼。


君避海鲸惊浪里,我随巴蟒瘴烟中。


千山塞路音书绝,两地知春历日同。

溪光清媚四山稠,十五年前记薄游。
茆屋读书风满座,野桥寻酒月当头。
身名不分轻如梦,甲历谁令过若流。
末俗矜乡举,先生尚滞淹。
门人能颂述,群小或憎嫌。
旧学时方用,新书日以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