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服气崔常侍,烧丹郑舍人。


常期生羽翼,那忽化灰尘。


每遇凄凉事,还思潦倒身。

五年三月今朝尽,客散筵空独掩扉。


病共乐天相伴住,春随樊子一时归。


闲听莺语移时立,思逐杨花触处飞。

斋戒坐三旬,笙歌发四邻。


月明停酒夜,眼闇看花人。


赖学空为观,深知念是尘。

祸福茫茫不可期,大都早退似先知。


当君白首同归日,是我青山独往时。


顾索素琴应不暇,忆牵黄犬定难追。

信陵亭馆接郊畿,幽象遥通晋水祠。


日落高门喧燕雀,风飘大树撼熊罴。


新蒲似笔思投日,芳草如茵忆吐时。

少年骑马入咸阳,鹘似身轻蝶似狂;

蹴鞠场边万人看,秋千旗下一春忙。

风光流转浑如昨,志气低摧只自伤。

日永东斋淡无事,闭门扫地独焚香。

徙倚阑干送落晖,年华冉冉恨依依。


护雏燕子常更出,着雨杨花又懒飞。


已为读书悲眼力,还因揽带叹腰围。

和风薄霭过清明,减尽重裘觉体轻。


正午轩窗无树影,乍晴阡陌有莺声。


酿成西蜀鹅雏酒,煮就东坡玉糁羹。

风恶房栊燕子归,雨多山路蕨芽肥。

青餈旋捣作寒食,白葛预裁充暑衣。

稚子日长供课早,故人官达寄书稀。

江上清秋昨夜回,渔扉正对荻洲开。


志存天下食不足,节慕古人谗愈来。


风际纸鸢那解久,祭馀刍狗会堪哀。

北渚秋风凋白蘋,流年冉冉默伤神。


强颜未忍乞墦祭,积毁仅逃输鬼薪。


半榼浮蛆初试酿,两螯斫雪又尝新。

梁州陌上女成群,铜绿春衫罨画裙。


相唤游家园里去,秋千高挂欲侵云。

寒食梁州十万家,秋千蹴鞠尚豪华。


犊车轣辘归城晚,争碾平芜入乱花。

一树红梅已半残,破裘也复敌春寒。


忍穷过日却差易,负愧终身良独难。


活火静看茶鼎熟,清泉自注研池宽。

马迹车声是处忙,经旬无客到龟堂。


水初泛溢黏天绿,梅欲飘零特地香。


世事纷纷人自老,岁华冉冉日初长。

陋巷何须叹一瓢,朱门能守亦寥寥。


衲衣先世曾调鼎,野褐家声本珥貂。


若悟死生均露电,未应富贵胜渔樵。

人生读书本馀事,惟要闭门修孝悌。


畜豚种菜养父兄,此风乃可传百世。


我闻长安官道傍,至今人指魏公庄。

巷南巷北秋月明,东家西家读书声。


官闲出局各无事,冷落往往思同盟。


出门相寻索一笑,亦或邂逅因俱行。

曾事高皇接隽游,君恩天地若为酬。


济时已负终身愧,谋己常从一笑休。


在昔风尘驰厩置,即今烟雨暗耕畴。

和风薄霭过清明,减尽重裘觉体轻。


正午轩窗无树影,乍晴阡陌有莺声。


酿成西蜀鹅雏酒,煮就东坡玉糁羹。

学射山前宿雨收,篮舆咿轧自生愁。


得闲何惜倾家酿,渐老真须秉烛游。


道废尚书犹乞米,时来校尉亦封侯。

青鬓当时映绿衣,尧功曾预记巍巍。


玄都春老人何在,华表天高鹤未归。


流辈凋疏情话少,年光迟暮壮心违。

清班曾见六龙飞,晚落天涯远日畿。


边月空悲新雪鬓,京尘犹染旧朝衣。


江山壮丽诗难敌,风物萧条醉绝稀。

百万呼卢事已空,新寒拥褐一衰翁。


但悲鬓色成枯草,不恨生涯似断蓬。


烟雨凄迷云梦泽,山川萧瑟武昌宫。

百花过尽绿阴成,漠漠炉香睡晚晴。


病起兼旬疏把酒,山深四月始闻莺。


近传下诏通言路,已卜馀年见太平。

老去转无饱计,醉来暂豁忧端。


双鬓多年作雪,寸心至死如丹。

有饭那思肉味,安居敢厌茅茨。


未论颜渊陋巷,老农自是吾师。

李白嵚崎历落,嵇康潦倒粗疏。


生世当行所乐,巢山喜遂吾初。

高岸眼看为谷,寸根手种成阴。


一卷楚骚细读,数行晋帖闲临。

早岁已归南陌,暮年常在东篱。


短衣幸能掩胫,长剑何须拄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