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龙船看罢日平西,柳闇花秾步步迷。


射的山前朱舫小,樵风泾上紫骝嘶。

年年烂醉万梅中,吸酒如鲸到手空。


花欲过时常惜别,今年此别更匆匆。

残梅零落不禁吹,真是无花空折枝。


堪笑老人风味减,三年不作送梅诗。

暖逼梅花烂漫开,飘零便恐付苍苔。


更堪连夜风如许,似妒愁人把一杯。

龙骧万斛去如鸿,巨浪惟能窘短篷。


不是山灵嫌俗驾,一生常值打头风。

冷饭黄齑傲太平,鬓丝原不为愁生。


忽因灯死得奇观,明月满窗梅影横。

方兰移取遍中林,馀地何妨种玉簪。


更乞两丛香百合,老翁七十尚童心。

玉关西望气横秋,肯信功名不自由。


却是文章差得力,至今知有吕衡州。

老怯霜风尽日眠,素屏纸帐拥蛮毡。


为君小试回春手,便似暄妍二月天。

粳粒微红愧食珍,蕨芽初白喜尝新。


摩挲便腹无忧责,我是人间得计人。

粗饭寒菹到手空,属餍也与八珍同。


家人见惯浑闲事,笑杀新来两髻童。

高秋滴阶雨作泥,黄昏争林雀欲栖。


临窗一饭颇简快,半升脱粟浇黄齑。

箬帽蓑衣自道宜,不论晴雨著无时。


半醒半醉人争看,是圣是凡谁得知。

西风沙际矫轻鸥,落日桥边系钓舟。


乞与画工团扇本,青林红树一川秋。

吴中秋半暑未退,今岁雨多如许凉。


药鼎荧荧伴孤寂,三更袖手听啼螀。

老住湖边一把茆,时沽村酒具山殽。


年来传得甜羹法,更为吴酸作解嘲。

群胡束手仗天亡,弃甲纵横满战场。


雪上急追奔马迹,官军夜半入辽阳。

铁马渡河风破肉,云梯攻垒雪平壕。


兽奔鸟散何劳逐,直斩单于衅宝刀。

狐裘卧载锦驼车,酒醒冰髭结乱珠。


三尺马鞭装白玉,雪中画字草军书。

雨霁风和日渐长,小园尊酒答年光。


直令桃李能言语,何似多情睡海棠。

灭虏区区计本疏,水边乔木拥茅庐。


九原定发韩公笑,至老依然一束书。

欲尽残灯更有情,可怜剪断读书声。


区区纸上太痴计,一笑开门看月明。

金樽画烛少年豪,白首孤灯不厌劳。


夜漏虽深书未竟,半缸谁与续残膏。

萧散山林一幅巾,天公乞与自由身。


茅檐不似宫塼暖,日满南窗也可人。

燕梁寂寂篆烟残,偷得劳生数刻闲。


三叠秋屏护琴枕,卧游忽到瀼西山。

小屏烟树远参差,吏散身闲与睡宜。


谁似炉香念幽独,伴人直到梦回时。

乡国鸡头卖早秋,绿荷红缕最风流。


建安城里西风冷,白枣堆盘看却愁。

绕檐点滴如琴筑,支枕幽斋听始奇。


忆在锦城歌吹海,七年夜雨不曾知。

少年交友尽豪英,妙理时时得细评。


老去同参惟夜雨,焚香卧听画檐声。

江郊车马满斜晖,争趁南城未阖扉。


要识梅花无尽藏,人人襟袖带香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