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初晴僧阁一凭栏,风物凄凉八月间。


欲尽上层尝脚力,更于高处看人寰。


秋深天气随宜好,老后心怀只爱闲。

一百年来号太平,当初仍患不丁宁。


京都尚有汉唐气,宫阙犹虚霸王形。


烟外乱峰才隐约,霜馀红树半凋零。

无限高贤抑壮图,登临不用起长吁。


山川千古战争后,冠剑百年零落馀。


浪把功名为己任,那知富贵岂人谟。

事出一时间,时过事莫还。


当时深可爱,过后不堪看。


夏去休言暑,冬来始讲寒。

人情见了多,世态谙来久。


事过忧噬脐,物伤防掣肘。


水浊更澄滤,衣尘须抖擞。

满洛城中将相家,广栽桃李作生涯。


年年二月凭高处,不见人家只见花。

并辔西游叠石溪,断崖环合与云齐。


飞泉亦有留人意,肯负他年尚此栖。

烟岚一簇特崔鬼,到此令人心自灰。


上有神仙不知姓,洞门闲倚白云开。

今岁重阳日,凭栏气候迟。


云烟虽已淡,林木未全衰。


天地开怀处,山川快眼时。

平原池阁在谁家,双塔丛台野菊花。


零落故宫无入路,西来涧水绕城斜。

得怜堂后,有丹楼飞起,当年争羡。
阳夏门庭能咏絮,那更溪山葱茜。
带雨房栊,和烟帘幕,零乱东湖面。

叶下宫槐老,云飞洛浦秋。


复陪元礼棹,却望仲宣楼。


曲岸迷频转,遥山碎不流。

春尽芜城天一涯,白榆生荚柳生花。


满川战骨知谁罪,深属来人戒覆车。

嬉游乘晓霁,登览犯秋寒。


不出埃尘外,安知在壤宽。


宫前断山碧,林表落霞丹。

西风连夜雨,草树已萧条。


宿霭稍零落,寒山更寂寥。


林红犹带日,岸白欲生潮。

黄梨丹柿已催寒,一月西风积雨干。


绀滑秋天称行草,却凭秋雁作挥翰。

海上西风八月凉,乘槎亭外水茫茫。


人家日暖樵渔乐,山路秋晴松柏香。


隔水飞来鸿阵阔,趁潮归去橹声忙。

隔霜云叶绕天愁,闰节重来续旧游。


赋客岂辞聊暇日,楚人无奈剩悲秋。


寒萸实老犹薰佩,晚菊香残不占瓯。

经年劳碌马蹄间,久客虽归也不闲。


争似水明楼上坐,浪花影里看春山。

红桃飞尽绿杨深,独倚危楼半日吟。


六里山川多逐客,贰车官职是笼禽。


蓬沾残雪经秋鬓,葵隔浮云向日心。

碧原开雾隰,绮岭峻霞城。


烟峰高下翠,日浪浅深明。


斑红妆蕊树,圆青压溜荆。

道情寄远岳,放旷临千仞。


香路延绛驺,华泉写金印。


日欹诸天近,雨过三华润。

良辰乐事两相关,不可不求今日闲。


有酒能赊堪荐菊,无灾可避自登山。


心怀屈贾千年上,身在潇湘八景间。

八十云巢老,诸公旧典刑。


心情古井水,辈行晓天星。


身健登高阁,眼明书六经。

宋武登高酣戏马,侍臣陪宴话伤蛇。


金钗各帕风吹落,绣帽亲宣菊插斜。


感慨长刀遮敝邑,悽凉短褐吊官家。

归家忽巳逢重九,聊向高山试一登。


舌在何为更问妇,荤除元不是求僧。


秋云隔水流数片,落叶依岩积几层。

落木惊高秋,旅食念行役。


含羞古祠花,青蕊未堪摘。


云山不着脚,佳节似可惜。

登临一笑与谁同,此事人间未易逢。


莫恨清樽负重九,且看黄菊笑西风。


江连碧海潮初上,山近丹霄路欲通。

江蓠摇落江枫冷,霜空雁程初到。
万景正悲凉,奈曲终人杳。
登临嗟老矣,问今古、清愁多少。

登高能赋属吾侪,不用传杯击钵催。


九日风光堪落帽,中年怀抱更登台。


江山信美因人胜,萸菊逢辰满意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