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登高丘,望远海。


六鳌骨已霜,三山流安在?


扶桑半摧折,白日沈光彩。


银台金阙如梦中,秦皇汉武空相待。

高楼望所思,目极情未毕。


枕上见千里,窗中窥万室。


悠悠长路人,暧暧远郊日。

长空降瑞,寒风剪,淅淅瑶花初下。
乱飘僧舍,密洒歌楼,迤逦渐迷鸳瓦。
好是渔人,披得一蓑归去,江上晚来堪画。

绣帏睡起。
残妆浅,无绪匀红补翠。
藻井凝尘,金梯铺藓,寂寞凤楼十二。

自见来,虚过却、好时好日。
这訑尿粘腻得处煞是律。


据眼前言定,也有十分七八。

小市寒仍静,斜阳澹欲晡。


偶看平野去,不是远山无。


处处遮船住,家家有酒酤。

欲别无言倚画屏,含恨暗伤情。
谢家庭树锦鸡鸣,残月落边城。


人欲别,马频嘶,绿槐千里长堤。

千林无叶一川平,万壑琼瑶照夜明。


未觉残梅飘落尽,只愁羌管不成声。

晓起清江弄小舟,晚风吹过赤冈头。


远峰自作修眉敛,万里那知客子愁。

朔风吹尽暮云平,室暖炉红睡达明。


但怪朝来满山白,不知昨夜打窗声。

碧砌花光照眼明,朱扉长日镇长扃。
馀寒欲去梦难成,炉香烟冷自亭亭。

辽阳月,秣陵砧,不传消息但传情。

望远行,日日望来肠欲断,数遍南风下水船。
愁中白日偏难晚,顺风顺水不易得,欲去又愁来者远。


望远行,一望令人白发生。

登高丘,望远海。
长风簸浪高于山,蓬莱宫阙无光采。


云雾翳阳谷,羲和安所之?鲸鲵作队行,鳞鬣如朱旗。

门前通大道,望远上高台。


落日人行尽,穷边信不来。


还闻战得胜,未见敕招回。

露滴幽庭落叶时,愁聚萧娘柳眉。
玉郎一去负佳期,水云迢遰雁书迟。


屏半掩,枕斜欹,蜡泪无言对垂。

春日迟迟思寂寥,行客关山路遥。
琼窗时听语莺娇,柳丝牵恨一条条。


休晕绣,罢吹箫,貌逐残花暗凋。

九夏疲天旱,万物伤时热。
算都为人心,分外生枝节。
斗衣鲜马,壮社火班行引拽。

林杪不可分,水步遥难辨。


一片山翠边,依稀见村远。

祥敷瑞布,琼瑶妥、片片风刀裁下。
密抛虚外,遍撒空中,顷刻粉铺檐瓦。
锁缀园林,妆点往来樵径,真个最宜图画。

晴空日照,逢澄夜、月吐银辉星莹。
运三光处,五彩腾明,做作静中瞻听。
察见真修,真炼气神攒聚,便许密游良径。

登高丘而望远海,秦王者何二千载。


阿阙王基竟已灰,瀛洲仙药空谁采。


初从梁甫匮金书,七十二君俱不如。

寒星黯淡,青铜色、出匣惊飞风雨。
龙鳞三尺,虎气千年,仿佛精灵堪语。
记得当时,曾带故人荒陇,此道于今如土。

云气束四山,山势各崭绝。


狮象争向背,巨灵手亲裂。


阴崖不可窥,中有秦汉雪。

危碧层层映水天,半垂冈陇下民田。


王维爱甚难抛画,支遁高多不惜钱。


巨石尽含金玉气,乱峰闲锁栋梁烟。

遥山寒雨过,正向暮天横。


隐隐凌云出,苍苍与水平。


何时凝厚地,几处映孤城。

白日孤光尽,英雄志气衰。


弥天皆宿草,何处葬要离。


蜗国人休战,橘中谁斗棋。

浓阴开处见微阳,病骨支离倚石床。


松老受风涛韵减,竹疏承瀑雨声长。


身随朔雁同为客,心似南针尽指乡。

一夕新凉枕簟清,秋风送客入朱明。


登高却恐日欲尽,望远方知云有情。


乘兴偶来嫌梦短,步虚归去觉身轻。

望远愁多休纵目,步绕珍丛,看笋将成竹。
晓露暗垂珠簏簌,芳林一带如新浴。


檐外春山森碧玉,梦里骖鸾,记过清湘曲。

登高丘,望远海,海水何茫茫。
齐州九点渺空阔,东西日月悬扶桑。


扶桑宫阙连蓬莱,白虹照耀中天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