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树小花鲜妍,香繁条软弱。


高低二三尺,重叠千万萼。


朝艳蔼霏霏,夕凋纷漠漠。

吴馆何时熨,秦台几夜熏。


绡轻谁解卷,香异自先闻。


月里谁无姊,云中亦有君。

李径独来数,愁情相与悬。


自明无月夜,强笑欲风天。


减粉与园箨,分香沾渚莲。

昨日摘花初见桃,今日摘花还见李。


晴风暖日苦相催,春物所馀知有几。


中年多病壮心衰,对酒思归未得归。

朝摘桃花红破萼,暮摘李花繁满枝。


客心浩荡东风急,把酒看花能几时。

江陵城西二月尾,花不见桃惟见李。
风揉雨练雪羞比,波涛翻空杳无涘。


君知此处花何似,白花倒烛天夜明。

平旦入西园,梨花数株若矜夸。
旁有一株李,颜色惨惨似含嗟。


问之不肯道所以,独绕百匝至日斜。

当春天地争奢华,洛阳园苑尤纷拿。


谁将平地万堆雪,剪刻作此连天花。


日光赤色照未好,明月暂入都交加。

李花宜远更宜繁,惟远惟繁始足看。


莫学江梅作疏影,家风各自一般般。

李花十里纵长围,漏出桃花片子儿。


千丈越罗初水冻,中间一点涴燕脂。

庄里李花何似生,山头转处最分明。


轿中举首聊东望,不见花枝见雪城。

山庄又报李花秾,火急来看细雨中。


除却断肠千树雪,别无春恨诉东风。

近红暮看失燕支,远白宵明雪色奇。


花不见桃惟见李,一生不晓退之诗。

春暖何缘雪压山,香来初认李花繁。


露酣月蕊苍茫外,梅与山矾伯仲间。


剩雨残风底无赖,明朝后日不堪看。

手植已芳菲,心伤故径微。


往年啼鸟至,今日主人非。


满地谁当扫,随风岂复归。

小小琼英舒嫩白,未饶深紫与轻红。


无言路侧谁知味,惟有寻芳蝶与蜂。

满园花发白于梅,又与红桃并候开。


可口直须成实后,莫将苦种路旁栽。

燕公楼下繁华树,一日遥看一百回。


羽盖梦馀当昼立,缟衣风急过墙来。


洛阳路不容春到,南国花应为客开。

山源夜雨度仙家,朝发东园桃李花。


桃花红兮李花白,照灼城隅复南陌。


南陌青楼十二重,春风桃李为谁容。

亭亭树绕春丝茧。
玉华细前。
苇绡万朵摇青艳。

赤白桃李花,先皇在时曲。


欲向西宫唱,西宫宫树绿。

后园桃李花,灼灼复皎皎。


南枝开已繁,北枝萦尚少。


花萼相辉映,根本自钩绕。

重门虽锁春风入,先坼桃花后李花。


赤白斗妍思旧曲,旧声传在五王家。


五王不见留华萼,华萼坏来碑缺落。

儒宫岑寂觉春闲,仙李繁花重压栏。


碎锦不飞蒙树合,素云攲亚举枝难。


能诗此日当推谢,捧赐他年足继桓。

嘉李繁相倚,园林淡泊春。


齐纨剪衣薄,吴纻下机新。


色与晴光乱,香和露气匀。

长安桃李花,下有万人行。


人人各有役,一人牵一情。


孜孜彼因利,汲汲此为名。

仙根判耦得无差,春对夭桃夏对瓜。


此岂轻浮闲果子,白花亦复胜红花。

流水前湾晓镜清。
粉香玉润素绡轻。
欲邀月姊伴飞琼。

前日冰花万树飞。
晴风初解晓寒威。
谁铺琼蕊更霏微。

蛎粉墙西易夕阳,讨春消息为春伤。


李花开落东风里,惆怅离人自断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