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从事滁阳去,寄音苦求诗。


吾诗固少爱,唯尔太守知。


不敢辄所拒,勉勉作此辞。

春风无行迹,似与草木期。


高低新萌芽,闭户我未知。


忽闻人扣门,手把蟠桃枝。

昨日使人回,闻君与之坐。


君问我何为,但云思寡过。


寡过真未能,得便北窗卧。

始谪夷陵日,当居建德年。


一书冤逐客,四咏继称贤。


自谓临江徼,相逢莫我先。

昔时三月在西洛,始得午桥双鳜鱼。


墨藓点衣鳞细细,红盘铺藻尾舒舒。


麟台老监分烹去,莲幕佳宾唱和初。

看取主人无俗调,风前喜御夹衣凉。


竞邀三五最圆魄,知比寻常特地光。


艳曲旋教皆可听,秋花虽种未能香。

磷磷石岸上,浓淡树林分。


隔水见寒岛,暗枝藏宿云。


贤哉吾益友,持以赠离群。

穷腊一尺雪,跨春气逾严。


童仆苦病瘃,庭户无与杴。


日消夜复冻,霰积泥相腌。

三得澄心纸,吾尝再有诗。


粗能条本末,不复语兴衰。


堪入右军迹,惭无幼妇辞。

闲坐独无寐,雁来更未阑。


声长河汉迥,影落户庭寒。


荆楚橘包熟,潇湘枫叶丹。

共在西都日,居常慷慨言。


今婴明主怒,直雪谏臣冤。


谪向蛮荆去,行当雾雨繁。

叶落淮南树,青山遍马头。


人烟将近郭,松竹不知秋。


夜虎林间啸,溪泉舍下流。

许奉太夫人以往,欧迎大君子而行。


无惭当日四门祖,起敬同时六馆生。


反哺儿怜亲老大,将雏翁喜世升平。

朝野蔚多士,衮然良可羞。


伊人秉直节,许国有深谋。


大议摇岩石,危言犯采旒。

病卧不出门,非关避尘土。


深秋影虽清,孤怀共谁语。


辱子问吾庐,辉如就宾庑。

巩顿首再拜,舍人先生:


去秋人还,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。
反复观诵,感与惭并。
夫铭志之著于世,义近于史,而亦有与史异者。

密雪当残腊,冲风到荜门。


洒窗惊纸湿,入竹觉声繁。


天阔飘无界,城高积有痕。

异时堂饮洋川酒,几唤扁舟度樊口。


两山泉石多故人,送子南行一回首。


蒲圻小县聊读书,当使里闾无呻吁。

鲁史书平尺,王春喜可占。


弄寒初照砌,逐吹旋萦帘。


水远还迷望,山高遂失尖。

四字丹书亦偶然,石唐未必是真仙。


无人解得潮州意,也复留衣与大颠。

行者悲故里,居者爱吾庐。


生须著锥地,何赖汗牛书。


丈室八尺床,称子闭门居。

颍阴为别悔匆匆,十载相望信不通。


晚遇圣朝收放逸,旋遭官禁限西东。


又为太守专淮石,剩喜郎君类若翁。

吟声正可候虫鸣,酒面犹须作老兵。


岂有文章妨要务,孰知诗律自前生。


向来怀璧真成罪,未必含光不屡惊。

早知汝颍多能事,晚以诗书托下寮。


大府礼容宽懒慢,故家文物尚嫖姚。


只将忧患供谈笑,敢望功名答圣朝。

爱君年少便知足,今君虽老更无欲。


闭门不出动经时,保此无穷清净福。


黄衣弟子杂僧徒,共守荒郊数椽屋。

晓奉新书进御床,解缨随见濯沧浪。


归鸿不计江云阔,倦骥空怀野水长。


竹簟暑风魂梦远,茶烟清昼鬓毛苍。

学省初兼禁直稀,故人同署却相违。


食馀苜蓿承朝日,坐候棠梨过夕晖。


预喜奉祠秋寺烛,定知催襆早朝衣。

欧阳信本书,清劲秀健,古今一人。
米老云:“庄若对越,俊若跳掷”,犹似未知其神奇也。
向在都下,见《劝学》一帖,是集贤官库物,后有开元题识具全,笔意与此一同,但官帖是硬黄纸为异耳。

南荣枝叶各相当,抛玉挥金意共长。


岸谷消沉羊叔子,推恩无分到中郎。

瓣香洒血气奔雷,采葛歌残击筑哀。


十四年来争一死,英雄消受野棠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