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白发如今欲满头,从来百事尽应休。


祗于触目须防病,不拟将心更养愁。


下药远求新熟酒,看山多上最高楼。

相看头白来城阙,却忆漳溪旧往还。


今体诗中偏出格,常参官里每同班。


街西借宅多临水,马上逢人亦说山。

爱闲不向争名地,宅在街西最静坊。


卷里诗过一千首,白头新受秘书郎。

闻君鹤岭住,西望日依依。


远客偏相忆,登城独不归。


十年为道侣,几处共柴扉。

不曾浪出谒公侯,唯向花间水畔游。


每著新衣看药灶,多收古器在书楼。


有官只作山人老,平地能开洞穴幽。

天有惜花意,恐花开染尘。


先教微雪下,始放满城春。


且醉登楼客,重期出郭人。

一碗分来百越春,玉溪小暑却宜人。


红尘它日同回首,能赋堂中偶坐身。

玉泉吟鼎月隳轮,姑射风标两绝尘。


只欠何郎窗畔雪,戎葵为我作馀春。

雨霁晚虹收,河堤净如扫。


清阴拂人树,翠色垂流草。


汉漕走王都,华言杂夷獠。

渡江落我前,入汴居我后。


日日是南风,时时为回首。


逢船一借问,远棹见来否。

青女初晴,向丑梢枯干,幻出妍姿。
休烦苑吏剪彩,别有神司。
东皇太乙,敕瑶姬、淡傅胭脂。

挽留天语极谆谆,愿为明时远牧民。


倏去居然令国削,至清浑不怕州贫。


断无苞匪聊崇俭,才用蒲鞭亦害仁。

平生最受鲁公知,手简才翁语极悲。


海内奇才都有几,世间瑞物不多时。


君归上界骑麟去,客过新陵下马谁。

方喜燃藜向石渠,岂知仅拥两轮朱。


非为郡失好太守,便恐世无行秘书。


酒渍双鸡惭薄薄,表论一鹗谩区区。

万驽骀里一龙媒,朝发瑶池暮玉台。


介甫尤称原妙质,资深亦叹轼奇才。


席前宣室思渠久,帆近蓬莱作么回。

昔拥雕戈射铁帘,可堪蓬鬓映冰髯。


金疮常有些儿痛,斗力今难寸许添。


至老安能希骆甲,从初悔不事蒙恬。

伤春感旧似中酲,乐器全抛曲谱生。


自小抱衾无怨色,有时拥髻尚风情。


曾陪太尉斟还唱,犹记司空眼与声。

少贱肠枵破褐单,傍人门户活饥寒。


自从毁齿初成券,直至长须尚不冠。


冷炙时沾筵上馂,秃芒旋扫臼边残。

场屋声名淳绍初,同时一辈晓星疏。


举人尚记前乡贡,天子亦呼行秘书。


出蜀诗堪编杜集,涉湘文可补骚馀。

宁作青袍朝士归,烹羔未必胜羹薇。


易贪尘世好官职,难泯人心真是非。


战士未收青野骨,将军谁报白登围。

又从天禄閤中归,厌太官羊忆苦薇。


伋瑗昌言忧国事,永钦沽直暴君非。


贵人高爵悬金印,狎客闲情减带围。

甫登鳌顶浩然归,岂是区区较粟薇。


纵使吠声杂尧桀,可无直笔辨聃非。


雷音首占第一义,黛色终当四十围。

玉羔直岁讵能神,羝触堪嗟命不辰。


昔比素丝曾著节,今为白石且眠春。


同人挟策安能牧,小弟磨刀恐未仁。

句曲除书至,山灵亦喜闻。


皆云新管辖,还是小茅君。


无粟可舂惠,有薇堪采分。

王氏贵先宗,衡门栖道风。


传心晤有物,秉化游无穷。


学奥九流异,机玄三语同。

初移古寺正南方,静是浮山远是庄。


人定犹行背街鼓,月高还去打僧房。


新诗欲写中朝满,旧卷常抄外国将。

芸香阁里人,采摘御园春。


取此和仙药,犹治老病身。

千里猗猗谁取将,忽惊颜色照文房。


每怜坠露时施泽,更许光风为泛香。


独秀已先梁苑草,托根宁复楚天霜。

桃李欲开时,长安春正好。


晴空倚阊阖,朝日散驰道。


云收龙蛇榜,烂烂金碧晓。

庭树应如我,相逢益老苍。


别来秋苦雨,但觉瓦松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