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登高复送远,惆怅洞庭秋。


风景同前古,云山满上游。


苍苍来暮雨,淼淼逐寒流。

过了重阳,寒惨惨、秋阴连日。
尚何事、满城风雨,漏天如泣。
点染一林红叶暗,飘萧三径黄花湿。

天高风劲尘寰静,佳节重阳。
叶下潇湘。
碧海晴空一阵霜。

翠微路窄,醉晚风、凭谁为整敧冠。
霜饱花腴,烛消人瘦,秋光作也都难。
病怀强宽。

家人欲酿重阳酒,香曲甘泉家自有。


黄花抱蕊有佳思,金火未调无好手。


老奴但欲致村酤,小婢争言试三斗。

风前隔年曲,瓮里重阳酒。


适从台无馈,饮啜不濡口。


秋尝日已迫,收拾烦主妇。

俗间佳节自匆匆,老去悲秋又客中。


青嶂卷帘三面月,黄花吹鬓几丝风。


十年故国新栽柳,万里他乡旧转蓬。

狂飙吹小春,刮面剧剑铓。


云气泼浓墨,午窗变曛黄。


六花大如掌,浩荡来无乡。

四时变迁翻覆手,百卉于人亦何有。


骚客颠诗亦狂酒,强惜黄花爱重九。


少年习气似陶公,采采金英满衣袖。

冷蕊萧疏蝶懒飞,商量何日是花时。


重阳过后开无害,只恐先生不赋诗。

节物今年事事迟,小春全未到东篱。


可怜短发空欹帽,欠了黄花一两枝。

过了登高菊尚新,酒徒诗客断知闻。


恰如退士垂车后,势利交亲不到门。

寂莫东篱湿露华,依前金靥照泥沙。


世情儿女无高韵,只看重阳一日花。

拍岸回流逆上矶,枯杨折苇静相依。


趁墟渔子晨争渡,赛庙商人晚醉归。


重九信来风未憗,大千行遍昨俱非。

节物惊心两鬓华,东篱空绕未开花。

百年将半仕三已,五亩就荒天一涯。

岂有白衣来剥啄,一从乌帽自攲斜。

容易东篱菊绽黄,却教风雨误重阳。


无端身世茫茫感,独上高楼一举觞。

昼景如梭夜漏长,又惊节序是重阳。

江枫点缀秋光好,篱菊包藏晚节香。

多事未容陶令去,老怀难学孟嘉狂。

去岁重阳已百忧,今年依旧叹羁游。


篱底菊花唯解笑,镜中头发不禁秋。


凉风又落宫南木,老雁孤鸣汉北州。

九日登临有故常。
随晴随雨一传觞。
多病题诗无好句。

中元悲断羲和报,九日欢迎诏使来。


紫禁羽林分垒壁,清秋辰极照中台。


愿从黄石明三略,莫使诗人赋七哀。

一朵黄花,先催报、秋归消息。
满芳枝凝露,为谁装饰。
便向尊前拚醉倒,古今同是东篱侧。

无限青山行已尽,回看忽觉远离家。


逢高欲饮重阳酒,山菊今朝未有花。

一为重阳上古台,乱时谁见菊花开。

冯唐白首尚含香,卫武谆谆肯惰荒。


万一享年如二老,犹堪烂醉十重阳。

近来多病不堪言,长欲醺醺带醉眠。


新酒乍逢重九日,好花初接小春天。


自知命薄临头上,不愿事多来眼前。

故国逢佳节,登临但可悲。


山川一梦外,风月十年期。


白发飘新鬓,黄花绕旧篱。

满院黄花趖白昼。
丝雨筛铜兽。
今夜是重阳,不卷珍珠,阵阵西风透。

父师痛教频频引。
在俗心宁忍。
须当酒色气财捐,到如今,有甚尽。

癸卯到人间,本是非凡兔。
因为玲珑罚下来,马氏住。
愿再修行做。

火院须当远。
尘事难为染。
因遇风仙弃冤亲,做个投真马,得得超彼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