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山舍初成病乍轻,杖藜巾褐称闲情。


炉开小火深回暖,沟引新流几曲声。


暂约彭涓安朽质,终期宗远问无生。

一丛千朵压阑干,剪碎红绡却作团。


风袅舞腰香不尽,露销妆脸泪新乾。


蔷薇带刺攀应懒,菡萏生泥玩亦难。

往来同路不同时,前后相思两不知。

行过关门三四里,榴花不见见君诗。

决决涌岩穴,溅溅出洞门。


向东应入海,从此不归源。


似叶飘辞树,如云断别根。

山中无传漏,猿鸣知既夕。


芳藤上幽援,素月照高壁。


主人殊喜事,欢若有夙昔。

比因酬赠为花时,不为君行不复知。


又更几年还共到,满墙尘土两篇诗。

口衔天宪手持钧,已是龙墀第一人。


回首三千大千界,此身犹是一微尘。

司命无心播物,祖师有记传衣。


白云横而不度,高鸟倦而犹飞。

畏畏佳佳石谷水,鼕鼕隆隆山木风。


炉香四百六十载,开山者谁梁宝公。

窗影摇群木,墙阴载一峰。


野炉风自爇,山碓水能舂。


勤学翻知误,为官好欲慵。

一重空翠一重烟,楼阁三层小洞天。


才子最宜花眷属,仙人兮结月婵娟。


那无俊语酬春色,如此闻根亦破禅。

叶叶浓愁寸寸阴,碧云天末澹疏吟。


年时忆听同峰雨,人与芭蕉一样心。

枣花帘额暝烟低,清绝疏寮见旧题。


满径苔□人迹少,仙禽□过竹枝西。

雨过空亭听乱流,无人渔钓鉴湖秋。


晚风夕照闲如洗,明月依稀上白头。

扁舟载得秋多少,荡过闲云又荡风。


曾记荻花枫叶外,斜阳输我醉颜红。

爱掬溪泉浣砚尘,溪花俱晕墨痕春。


可知真砚何曾损,七客于中认主宾。

攓云一径澹风漪,翠筱萧萧冷砚池。


便仿宋书佥片瓦,官私不许怒蛙知。

凉散碧梧影,横琴每夕昏。


静涵千涧水,坐送隔溪云。


仙乐钧天梦,秋声落雁群。

为得风骚趣,柴门迥不开。


人从尘外见,诗向静中来。


消息须微悟,推敲别有才。

风生蚱蜢怒须头,纨扇团圆璧月流。


三蝶商量探花去,不知若个是庄周。

莫笑山庄小集休,篇篇字字爽于秋。


向来枫落吴江冷,一句能销万古愁。

沈沈百尺馀,功就岂斯须。


汲早僧出定,凿新虫自无。


藏源重嶂底,澄翳大空隅。

雨过秋山日欲暾,白云如雪拥山根。


高松浥露和烟冷,迸水穿沙出谷浑。


拟向萝阴缘石径,却寻花片入桃源。

不见唐朝王右丞,世间画史少知名。

何人貌得烟雨意,静听如闻风水声。

远岫带云才隐约,斜阳秋树却分明。

碧草桃源路断,紫芝商岭云深。


高树月明啼鴂,一声一度伤心。

鄂渚轻舟未发,潇湘倦客多愁。


可恨一江春水,无情日夜东流。

天下名山随处有,画图流传亦良久。


祗园道人展横幅,观者称夸同一口。


苍梧九疑高插天,卷而怀之不盈手。

高轩玲珑不受暑,半幅轻绡宿烟雨。


白屋素壁生空明,似闻水声绕庭宇。


松髯拂天藤蔓垂,枯根瘦石相因依。

江上何所有,高低千万峰。


结庐覆以茅,取足聊自容。


绿树既蓊郁,清溪亦溶溶。

溪上春始还,微波动芳燠。


树暖欲生烟,山明初过雨。


美人期不来,桂楫怨兰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