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去年重阳不可说,南城夜半千沤发。


水穿城下作雷鸣,泥满城头飞雨滑。


黄花白酒无人问,日暮归来洗靴袜。

我在黄楼上,欲作黄楼诗。


忽得故人书,中有黄楼词。



黄楼高十丈,下建五丈旗。

一新柱石壮严闉,更值西风落帽辰。


不用游从夸燕子,直将气燄压波神。


山川尚绕当时国,城郭犹飘广陌尘。

与子皆去国,十年天一隅。


数奇逢恶岁,计拙集枯梧。


好士馀刘表,穷交忆灌夫。

菊盏萸囊自古传,长房宁复是臞仙。


应从汉武横汾日,数到刘公戏马年。


对玉山人今老矣,见恒河性故依然。

中秋天气未应殊,不用红纱照座隅。


山上白云横匹素,水中明月卧浮图。


未成短棹还三峡,已约轻舟泛五湖。

青派连淮上,黄楼冠海隅。


此诗尤伟丽,夫子计魁梧。


世俗轻瑚琏,巾箱袭武夫。

君不见熙宁丁巳秋,灵平未塞河横流。
澶漫势欲浮东州,斯人坐有为鱼忧。


当时贤守维苏侯,厌术不取三犀牛。

登黄楼,望黄州,黄州望不见,楼下水东流。
水流何可留,浮云更悠悠。


伤心泽畔客,憔悴楚兰秋。

五日彭城去住舟,狂风吹雪不肯收。


推来冰凌大如屋,舟人夜半呼不休。


老夫拥衾只匡坐,雪中日日看黄楼。

蔼蔼才名世,骎骎日转禺。


一时同接淅,平昔共栖梧。


揽辔真壮士,拥旄良丈夫。

青山开四面,白水绕三禺。


野阔时闻籁,人闲旧据梧。


画船留上客,遗迹问田夫。

使君来暖东堂席,又见堂前花信息。


小白犹封竹外枝,微黄已点眉间色。


山城十月如春台,闻有细书天上来。

子瞻与客宴于黄楼之上,已而客散日夕,暝色横楼,明月未出。
乃隐几而坐,嗒焉以息。
忽有大声起于穹窿,徐而察之,乃在西山之麓。

一代苏长公,四海名未已。


投荒忘岁月,积毁高城垒。


斯楼亦何与,与人压复起。

车马竞清夜,人物秀三楚。


登临得免俗,兹楼岂时睹。


同来两稚子,冠者亦四五。

楼上当当彻夜声,与人何事有枯荣。


已传纸贵咸阳市,更恐书留后世名。

楼以风流胜,情缘贵贱移。


屏亡老毕篆,市发大苏碑。


更觉江山好,难忘父老思。

林庐烟不起,城郭岁将穷。


云日明松雪,溪山进晚风。


人行图画里,鸟度醉吟中。

落日照徐彭,长堤上下乘。


黄楼不知处,洪水尚襄陵。


客子能怀警,官亭试一冯。

不奈城中役,重寻水上游。


秋光俱白舫,山翠忽黄楼。


竹覆溪门净,云藏石洞幽。

红胜依稀如魏紫,缃楼仿佛似姚黄。


元丰诗尹浑无语,岂是参谋阙海棠。

六一先生旧帅扬,分宁太史尹西昌。


只缘未睹红都胜,便似参谋待海棠。

芍药名先记郑风,那因嘉木辨雌雄。


姚黄后出今亡矣,合把黄楼列上公。

饶君手持新画图,起摩双眼惊老夫。
高林叶响昼淅沥,平皋野色春模糊。


绮疏绣瓦细毫末,雕栱朱甍盘郁纡。

苏子徐州忧国疏,丹心百载尚依依。


青山昔日黄楼在,赤壁何年白鹤归。


西绝峨眉那复得,东还海道已相违。

风露严城欲暮秋,重关灯火上黄楼。


山邀夜色当杯入,云拥河声抱槛流。


片石长留苏子赋,荒原不散楚人愁。

君不见彭门之黄楼,楼角突兀凌山丘。
云生雾暗失柱础,日升月落当帘钩。
黄河西来骇奔流,顷刻十丈平城头。
长河如带彭城东,乱石蹴起百步洪。
昔年民歌山鞠藭,孤城汇为河伯宫。
城上闪闪鲸鬣红,雪堂先生人中龙。
澶涧无复昔年流,厌胜城东事已休。
惟有寓公留胜迹,至今烟景尚黄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