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

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,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。苏老泉长子,苏颍滨兄。与父、弟合称“三苏”,故又称“大苏”。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年)进士。嘉祐六年(1061年),再中制科,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此生别袖几回麾,梦里黄州空自疑。


何处青山不堪老,当时明月巧相随。


穷通等是思家意,衰病难堪送客悲。

十年流落敢言归,鱼鸟江湖只自知。


岂意青天扫云雾,尽呼黄发寄安危。


风流吾子真前辈,人物他年记一时。

逢人欲觅安心法,到处先为问道庵。


卢子不须从若士,盖公当自过曹参。


羡君美玉经三火,笑我枯桑困八蚕。

老翁山下玉渊回,手植青松三万栽。


父老得书知我在,小轩临水为君开。


试看一一龙蛇活,更听萧萧风雨哀。

当年入蜀叹空回,未见峨眉肯再来。


童子遥知颂襦裤,使君先已洗樽罍。


鹿头北望应逢雁,人日东郊尚有梅。

学道无成鬓已华,不劳千劫漫烝砂。


归来且看一宿觉,未暇远寻三朵花。


两手欲遮瓶里雀,四条深怕井中蛇。

朝罢人人识郑崇,直声如在履声中。


卧闻疏响梧桐雨,独咏微凉殿阁风。


谏苑君方续承业,醉乡我欲访无功。

落第汝为中酒味,吟诗我作忍饥声。


便思绝粒真无策,苦说归田似不情。


腰下牛闲方解佩,洲中奴长足为生。

江上松楠深复深,满山风雨作龙吟。


年来老干都生菌,下有孙枝欲出林。


白发未成归隐计,青衫傥有济时心。

心衰面改瘦峥嵘,相见惟应识旧声。


永夜思家在何处,残年知汝远来情。


畏人默坐成痴钝,问旧惊呼半死生。

掖垣老吏识郎君,并辔天街两绝尘。


汗血固应生有种,夜光那复困无因。


岂知西省深严地,也著东坡病瘦身。

南来不觉岁峥嵘,坐拨寒灰听雨声。


遮眼文书原不读,伴人灯火亦多情。


嗟予潦倒无归日,今汝蹉跎已半生。

门外山光马亦惊,陛前屐齿我先行。


风花误入长春苑,云月长临不夜城。


未许牛羊伤至洁,且看鸦鹊弄新晴。

汉家将军一丈佛,诏赐天池八尺龙。


露布朝驰玉关塞,捷烽夜到甘泉宫。


似闻指挥筑上郡,已觉谈笑无西戎。

千金敝帚人谁买,半额蛾眉世所妍。


顾我自为都眊氉,怜君欲斗小婵娟。


青云岂易量他日,黄菊犹应似去年。

蕙死兰枯菊亦摧,返魂香入岭头梅。


数枝残绿风吹尽,一点芳心雀啅开。


野店初尝竹叶酒,江云欲落豆秸灰。

将军结发战蛮溪,箧有殊珍胜象犀。


漫说玉床收箭镞,何曾金鼎识刀圭。


近闻猛士收丹穴,欲助君王铸袅蹄。

平生弱羽寄冲风,此去归飞识所从。


好语似珠穿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


山僧有味宁知子,泷吏无言只笑侬。

熟视空堂竟不言,故应知我未天全。


肯来传舍人皆说,能致先生子亦贤。


脱屣不妨眠粪屋,流澌争看浴冰川。

十年身不到朝廷,欲伴骚人赋落英。


但得低头拜东野,不辞中路伺渊明。


舣舟苕霅人安在,卜筑江淮计已成。

溪边石蟹小于钱,喜见轮囷赤玉盘。


半壳含黄宜点酒,两螯斫雪劝加餐。


蛮珍海错闻名久,怪雨腥风入坐寒。

三旬已过黄梅雨,万里初来舶趠风。


几处萦回度山曲,一时清驶满江东。


惊飘蔌蔌先秋叶,唤醒昏昏嗜睡翁。

先王旧德在民心,著令称忠上意深。


堕泪行看会祠下,挂名争欲刻碑阴。


凄凉破屋尘凝坐,憔悴云孙雪满簪。

感慨清哀似变风,老于诗句耳偏聪。


迂疏自笑成何事,冷淡谁能用许功。


不怕飞蚊如立豹,肯随白鸟过垂虹。

行遍天涯意未阑,将心到处遣人安。


山中老宿依然在,案上《楞严》已不看。


攲枕落花馀几片,闭门新竹自千竿。

相从倾盖只今年,送别南台便黯然。


入夜更歌《金缕曲》,他时莫忘《角弓篇》。


三年不顾东邻女,二顷方求负郭田。

风吹河汉扫微云,步屧中庭月趁人。


浥浥炉香初泛夜,离离花影欲摇春。


遥知金阙同清景,想见毡车辗暗尘。

黄楼南畔马台东,云月娟娟正点空。


欲共幽人洗笔砚,要传流水入丝桐。


且随侍者寻西谷,莫学山僧老祝融。

遣化何时取众香,法筵斋钵久凄凉。


寒蔬病甲谁能采,落叶空畦半已荒。


老楮忽生黄耳菌,故人兼致白芽姜。

两见黄花扫落英,南山山寺遍题名。


宗成不独依岑范,鲁、卫终当似弟兄。


去岁云涛浮汴泗,与君泥土满衣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