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舆似鸡栖寄两竿,山程三月尚春寒。


麦苗吐穗初成实,梅子生仁已带酸。


买饭犹胜乞墦客,看耕僭学劝农官。

破晓凭鞍野兴浓,鹭飞先我过村东。


绿针细细稻浮水,绛雪纷纷花舞风。


陌上秋千喧笑语,担头粔籹簇青红。

老子山行肯遽回,直穿荦确上崔嵬。


未夸脚力如平昔,且喜眉头得暂开。


庙后故梁龙化去,山前遗箭鹤衔来。

晓雨丝丝熟食时,泥深辙断客行迟。


乱云重叠藏山寺,野水纵横入稻陂。


马鬣松阴封旧陇,龟趺道左立新碑。

陌上箫声正卖饧,篮舆兀兀雨冥冥。


人来平野一点白,山压乱云千叠青。


石马朱门松下路,冻齑冷饭柳阴亭。

我行随处叩岩扉,觅得生薪旋燎衣。


道士已骖鸾鹤去,山僧初自水云归。


瓮头酒压松肪熟,盘里蔬供药汞肥。

点点桃花糁绿苔,入门倚杖意悠哉。


数声茶饭斋初散,一片溪云雨欲来。


老宿龙钟嗟独在,高松磊砢忆新栽。

我来恰值暮春初,昼漏微长小雨馀。


苔蚀秦碑亡旧刻,龙归禹穴护遗书。


燕巢已垒泥犹湿,花片虽残叶尚疏。

老子无心老尚狂,山程随处寄伥伥。


云归岫穴初收雨,水入陂塘正下秧。


野客就林煨燕笋,蚕家负笼采鸡桑。

细雨如丝映晚晖,店家小憩换征衣。


春农耕罢负犁去,村社祭馀怀肉归。


黄犊自依残照卧,白鸥争傍小滩飞。

桐帽絁裘拥半酣,肩舆咿轧转城南。


牛过野水将新犊,女采柔桑起稚蚕。


遗老年光垂九十,故乡春事及重三。

水渚才容足,渔家便架椽。


屋根些子地,檐外不胜天。


岸岸皆垂柳,门门一钓船。

密树重萝覆水光,珍禽无数语琅琅。


惊帆瞥过如飞鸟,回首风烟空断肠。

当年共醉此桥边,道旧狂歌至暮天。


得句旋题新竹上,移舟还傍乱花前。


君埋尘土骨应化,我逐风波心欲燃。

寻常难淡泊,况复值兹辰。


山水留吾辈,灯花媚别人。


言归城市去,似别武陵春。

未叩三天竺,先过九里松。


青葱表河润,夭矫失秦封。


云结诸天座,风和万壑钟。

云物苍然滃不开,中原真欲压徂徕。


龙鳞日耸天朝干,乌尾霜讹御史台。


半岭只闻鸾凤啸,百年谁辨栋梁材。

偃盖垂髯一万株,郁葱佳气冠江湖。


长依汉地三天竺,不数秦时五大夫。


永夜涛声遥自合,高秋岭色未全孤。

潭树老垂叶,荫兹千百寻。


蛟潜伏遗剑,鱼跃应鸣琴。


远客何所羡,神渊涵净心。

九曲羊肠路,千层剑戟山。


行钩藤蔓刺,坐印石花斑。


树发三春暮,云归万壑闲。

悠悠行路客,折尽岭头梅。


怜尔得真性,何天可借培。


隔墙人踯躅,薄暮鹤徘徊。

散木已如此,交衢顾亦稀。


谁能别薰莸,徒自惜芳菲。


九里远复远,一香微更微。

丰乐有真诀,善生良不殊。


护根如韫玉,惜叶似藏珠。


形影不相假,斧斤何处无。

所居城里寺,如在雨花中。


密荫迎斜日,馀香散远风。


上膏窍混沌,天籁契参同。

东园老词客,一见一摩挲。


密约迟云水,新诗留薜萝。


故山成久别,此地偶同过。

爱此秋窗静,窗前花发时。


偶来快幽赏,别去有遐思。


城市迹如寄,烟霞性不移。

胜概未教容易见,必须委曲一登跻。


到天不觉乘槎远,出洞方知采药迷。


柳舞莺啼春雨过,花香人醉夕阳低。

开元刺史擅清风,九里亲栽夹道松。


屋顶自生涛浪势,根头谁觅茯苓踪。


行春桥掩云千态,一字门封翠几重。

烟波东郡阔,此水亦无垠。


风起摇坤轴,云生抱月轮。


蒹葭秋后思,江海病中身。

满河冰片挟舟行,洲渚参差互送行。


九里山晴春意动,买鱼酤酒过彭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