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一生凛凛伴龙湫,末后飘飘逐置邮。


老屋相安真喣沫,扁舟独往亦浮沤。


晴沙照影支离晚,寒研磨烟骨董秋。

年来战纷华,渐觉夫子胜。


欲求五亩宅,洒扫乐清净。



学道恨日浅,问禅惭听莹。

漏尽鸡号厌夜行,年来小器溢瓶罂。


弃官纵未归东海,罢郡犹堪作水衡。


幻色将空眼先暗,胜游无碍脚殊轻。

西风初作十分凉,喜见新橙透甲香。


迟暮赏心惊节物,登临病眼怯秋光。


惯眠处士云庵里,倦醉佳人锦瑟旁。

与君皆丙子,各已三万日。


一日一千偈,电往那容诘。


大患缘有身,无身则无疾。

我昔尝为径山客,至今诗笔馀山色。


师住此山三十年,妙语应须得山骨。


溪城六月水云蒸,飞蚊猛捷如花鹰。

老人登山汗如濯,倒床困卧呼不觉。


觉来五鼓日三竿,始信孤云天一握。


平生未省出艰险,两足惯曾行荦确。

龙亦恋故居,百年尚来去。


至今雨雹夜,殿闇风缠雾。


而我弃乡国,大江忘北渡。

少年饮红裙,酒尽推不去。


呼来径山下,试与洗尘雾。


痴马惜障泥,临流不肯渡。

多君贵公子,爱山如爱色。


心随叶舟去,梦绕千山碧。


新诗到中路,令我喜折屐。

众峰来自天目山,势若骏马奔平川。


中途勒破千里足,金鞭玉镫相回旋。


人言山住水亦住,下有万古蛟龙渊。

市朝声利战方酣,眼看纷纷每不堪。


但有客夸车九九,了无人问众三三。


会当身返东西蜀,要与公分上下庵。

岌岌龙门万衲倾,翩翩只履又西行。


尘侵白拂绳床冷,露滴青松卵塔成。


遥想再来非四入,尚应相见话三生。

径山老将无勍敌,百万魔军俱扫迹。


座下何人策隽功,筹略纵横铦记室。


铦公声名满吴会,惟有放翁最先识。

大觉住育王,拗折拄杖强到底。
佛照住育王,挑得钵囊随诏起。


从来宗门话,只要句不死。

我兄东南游,我亦梦中去。


径山闻已熟,往意穿云雾。


梦经山前溪,足冷忽先渡。

朝从径山来,泱莽径山色。


莫从湖上归,滉漾湖光碧。


借问泛湖舟,何似登山屐。

去年渡江爱吴山,忽忘蜀道轻秦川。


钱塘后到山最胜,下枕湖水相萦旋。


坐疑吴会无复有,扁舟屡出凌涛渊。

峰头非尘寰,一舍谁所茇。


轩眉玉霄近,按指沙界豁。


万山纷累块,众水眇聚沫。

万杉离立翠云幢,袅袅稀闻晚吹香。


山下行人尘扑面,谁知世界有清凉。

盘崖绕壑步步高,仆痡马乏游人劳。
五峰崛起干云霄,众山奔走争来朝。


我行直欲犯星杓,意彻绝顶才山腰。

朔风吹雪乱沾襟,走马投村日向沉。


遥想道人敲石火,冷杉寒竹五峰深。

超然彼岸人,一径谢微尘。


见相即非相,观身岂是身。


空门性未灭,旧里化犹新。

忽辞鼓山行,便作径山去。


道人孤飞云,腰包咄嗟具。


两边兄弟间,杨岐一条路。

此老云相似,何天不往还。


打包龙井寺,持钵虎丘山。


一别经年事,相逢半日间。

海上仙人为守关,杖头风月冷金镮。


只缘长者曾倾盖,不为诸侯故出山。


瘗鹤字勤衫袖黑,敲门诗苦鬓毛斑。

寒溪数寸尔,下有万里天。


烟云自变怪,寸碧殊湛然。


蘋风亦可人,宁妨暂漪涟。

烟岫供寒翠,风帘舞小晴。


短墙分竹色,虚户纳松声。


弄笔云窗暖,煎茶玉醴轻。

三十年前浙右行,径山才称爱山情。

潜涧家风不芜没,禅讲诜诜尽瓜葛。


如今更有奇儿孙,云水飘然继衣钵。


径山禅伯僧中龙,向来名节真无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