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芳脸匀红,黛眉巧画宫妆浅。
风流天付与精神,全在娇波眼。
早是萦心可惯。

波影翻帘,泪痕凝蜡青山馆。
故人千里念佳期,襟佩如相款。


惆怅更长梦短。

三尺枯桐,古来长恨知音少。
玉箫吹断凤楼云,此恨何时了。
落日飞鸿声悄。

莓锁虹梁,稽山祠下当时见。
横斜无分照溪光,珠网空凝遍。
姑射青春对面。

秋入灯花,夜深檐影琵琶语。
越娥青镜洗红埃,山斗秦眉妩。
相间金茸翠亩。

碧澹山姿,暮寒愁沁歌眉浅。
障泥南陌润轻酥,灯火深深院。
入夜笙歌渐暖。

天桂飞香,御花簇座千秋宴。
笑从王母摘仙桃,琼醴双金盏。
掌上龙珠照眼。

飞盖西园,晚秋却胜春天气。
霜花开尽锦屏空,红叶新装缀。
时放清杯泛水。

新月侵阶,彩云林外笙箫透。
银台双引绕花行,红坠香沾袖。
不管签声转漏。

西子西湖,赋情合载鸱夷棹。
断桥直去是孤山,应为梅花到。
几度吟昏醉晓。

负却韶光,十年眼冷花丛里。
玉笙寒彻梦惊回,著处东风矣。
犹是当时春意。

咽露啼风,残春留得三更月。
红巾绛焰占芳时,迸火风前热。
为想巴云楚水,洗不尽、枝头泪血。

雪意沈沈,北风冷触庭前竹。
白头阿监抱琴来,未语眉先蹙。
弹遍瑶池旧曲,韵泠泠、水流云瀑。

辜负天工,九重自有春如海。
佳期一梦断人肠,静倚银釭待。
隔浦红兰堪采,上扁舟伤心欸乃。

闲苑深迷,趁香随粉都行遍。
隔窗花气暖扶春,只许莺莺占。
烛焰晴烘醉脸。

隔水呼舟,采香何处追游好。
一年春事二分花,犹有花多少。


容易繁华过了。

舟舣鸥波,访邻寻里愁都散。
老来犹似柳风流,先露看花眼。
闲把花枝试拣。

拙者平生,不曾乞得天孙巧。
那回忝扈属车来,岂是齐卿小。
此膝不曾屈了。

春日江郊,素娥吹下银幡舞。
东风点点乱茶烟,留到明朝否。
掩袖凝寒不语。

明月如冰,乱云飞下斜河去。
旋呼艇子载箫声,风景还如故。
袅袅余怀何许。

老子婆娑,那回也上南楼去。
素娥有恨隐云屏,元是娇痴故。
鸾扇徘徊未许。

梅雪乍融,单于吹彻寒犹浅。
夜从灯下剪春幡,笑罢椒盘宴。
云母屏开帘卷。

烛影摇红,暗垂珠泪如言语。
无情本不起斯因,转使余频悟。
劝汝何须忧虑。

愿一见公,竟不及见而卒。
客有为以赋此曲者雪映虚檐,梦魂正绕阳台近。
朝来谁为护重笼,云卧衣裳冷。

梅雪飘香,杏花开艳燃春昼。
铜驼烟淡晓风轻,摇曳青青柳。
海燕归来未久。

瑞霭金台,琼枝光射龙楼雪。
群仙笑指九阊开,朱凤翔丹穴。
云暗雁风高揭。

踏翠寻芳,柳条二月春风半。
泰娘家在画桥西,有客金钱宴。
道是留侬可便,细沉吟、回眸顾盼。

寂寂苔枝,断无人处红犹遍。
向来开谢不曾知,那记东风换。
冷落清歌芳盏,也销除、伤春泪眼。

薄命芳菲,更无啼处孤鹃悄。
疏钟凉满五更心,历历单衾晓。
愁雨愁风吟稿,算东皇、何曾知道。

老景萧条,送君归去添凄断。
赠君明月满前溪,直到西湖畔。


门掩绿苔应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