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凤阁鸾台次第留,此生何必为身谋。


工夫到易通三圣,洁白持身第一流。


桑梓静思如子少,萍蓬自叹此生浮。

饥时啮饭困时眠,任运腾腾信自然。


岂谓故人投此况,先来佳处作闲仙。


寓怀何必开三径,得句胜如食万钱。

冲寒到郡待花开,花未开时却遣回。


敢意三年容我隐,只如千里访君来。


二崤毂击何为者,五老云霾安在哉。

蜀冈势与蜀山通,龙虎盘挐上紫空。


小语还忧惊太一,高堂元自在天中。


少师杨柳无遗迹,承旨歌谣有旧风。

见我淮南初召西,重来学馆尚栖迟。


未容小隐通三径,聊可卑飞共一枝。


饮罢玉山方突兀,赋成笔陈已淫夷。

畏暑经旬不涉街,蠖轩孤坐壁生苔。


出檐碧笋犹争长,映户丹榴故后开。


双蝶风前愁夜去,一蝉雨外送秋来。

君诗飘举似鸿惊,书入扬州子弟评。


圣世由来升俊造,少年已自得声名。


六经正可三冬足,万里聊堪一日行。

文辞便是升堂贾,谈辩宁非入幕超。


已谓囊中能出颖,那知车下正哀谣。


但从袁盎无何饮,莫笑冯公不见招。

建鼓求亡子,初昧学所之。


除去日月多,及此岁未迟。


满国和巴人,若士谁与知。

建策移汉都,奉春缘衣布。


除地愿见公,及以舍人故。


满船载明月,且复酌清酤。

文章之子日翘翘,恐不能如岂有超。


助我彤襜问民俗,烦君泮水采风谣。


预知薄宦妨同处,且可清樽约屡招。

一点白鸥何处去,半江潮落沙虚。
淡黄柳上月痕初。
遐观情悄悄,凝想步徐徐。

何以拟君子,云鸿肃羽仪。


将过上林苑,先集孝王池。


唼藻有馀乐,渐磐方得时。

三径荒凉手自开,旋移花竹剪蒿莱。


休休岂不缘迂惰,屑屑何为费往来。


明主只今蒐坠典,故人太半客翘材。

衮衮登瀛更上坡,且容老子钓烟波。


凤麟自合呈祥瑞,凫雁何曾系少多。


时有耦耕人共语,亦无问字客相过。

伯姊真贤妇,闺门行可师。


虽从合祔礼,似欠悼亡诗。


壁已空遗挂,碑谁补色丝。

古昔尊年德,今谁问孝廉。


空烦推毂荐,不合相轮尖。


郕叟行歌乐,台卿自志谦。

瘴云深处死,太息柰君何。


诗友俱来吊,埋铭久未磨。


箕裘无子继,书画落人多。

清世文章日月悬,无才唯幸乐丰年。


游山太室更少室,看水伊川又洛川。


古有孟轲难语觉,时无颜子易为贤。

太学先生善识花,得花精处却因茶。


万红香里烹馀后,分送天津第一家。

我怀深袅君,灿烂双碧目。


骑麟执春秋,从头细谳鞫。


傅逮及爰书,法情无委曲。

太虚之气随物形,天声地声由此生。


小或簸荡吼河海,大将触搏流风霆。


天轮胶戾神鬼战,地轴挺拔蛟龙争。

满酌聊酬菊蕊黄,登高仍在太山阳。


笑谈佳节宾朋集,诗酒清欢兴味长。


倦客得闲聊欲饮,老人虽醉不成狂。

吾闻冤句民,盗若春竹笋。


异时用武吏,搏击纵鹰隼。


洋洋刘太守,岂弟发素蕴。

春雨江干不肯晴,大江栎岸转雷霆。


山头方丈浑无事,扫地焚香看佛经。

欲晓山禽百种鸣,最怜哑咤是雏莺。


遥想西湖烟柳色,深春风露水边声。

殷勤寄语朱夫子,僧舍花前亦举觞。


学舍萧条官职冷,不知谁与戴姚黄。

凤凰洲上凤凰山,草草登临见一斑。


不立樊墙天广大,剩栽花竹地宽闲。


白云四面峰千叠,绿柳前头水一湾。

久矣闻名不相识,江湖还有见君时。


出人意表发高论,入我眼中多好诗。


欲对春风开笑口,不堪世事上愁眉。

柳似眠初起,梅虽老可观。


冰开春水活,风暖雪泥乾。


得酒忘为客,谈诗不论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