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故跻瀼岸高,颇免崖石拥。


开襟野堂豁,系马林花动。


雉堞粉如云,山田麦无垄。

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。
悲歌击筑,凭高酹酒,此兴悠哉。


多情谁似南山月,特地暮云开。

楼鼓声中日又斜,凭高愈觉在天涯。


空桑客土生秋草,野渡虚舟集晚鸦。


瘴雾不开连六诏,俚歌相答带三巴。

此身真是抱官囚,厌见长空赤日流。


斋壁晓山千嶂雪,扇纨新雁一汀秋。


系船空作清湘梦,御气难寻太华游。

荦确坡头筇竹枝,西临村路立多时。


卖蔬市近还家早,煮井人忙下麦迟。


病客情怀常怯酒,山城光景尽供诗。

只道文书无了日,也能摆拨上层台。


窗明山雪暮方作,露白野梅寒未开。


老病真惭天下士,穷愁强覆掌中杯。

放翁局促留江干,爱此楼前烟水宽。


雨昏回望殿突兀,秋晚剩觉山苍寒。


中原未复泪横臆,故里欲归身属官。

幅巾藜杖北城头,卷地西风满眼愁。


一点烽传散关信,两行雁带杜陵秋。


山河兴废供搔首,身世安危入倚楼。

晚来烟雨暗江干,烽火遥传画角残。


看镜功名空自许,上楼怀抱若为宽。


青枫摇落新秋令,白发凄凉旧史官。

一出修门又十年,辈流多已珥金蝉。


衰如蠹叶秋先觉,愁似鳏鱼夜不眠。


辇路疏槐迎驾处,苑城残日泛湖天。

江头作雪雪未成,北风吹云如有营。


驱车出门何所诣,一放吾目登高城。


城中繁雄十万户,朱门甲第何峥嵘。

潦收沙衍出,霜降天宇晶。


伏槛一长眺,津途多远情。


思来江山外,望尽烟云生。

悯雨喜见云,喜云愁不雨。


长风将怒点,慰此楼中暮。


喜雨不但人,松竹亦鼓舞。

暮山如淡复如浓,烟拂山前一两重。


山背更将霞万疋,生红锦障裹青峰。

簿书才了晚衙催,且上高亭眼暂开。


野鸭成群忽惊起,定知城背有船来。

重阳才过便新寒,去岁如今暑尚残。


云外雁来元不觉,一声唤我举头看。

谁不知侬懒,其如送客何。


叶声和雨细,山色上楼多。


出处俱为累,升沉尽听他。

宾筵旧压三千客,燕榭新高十二城。


泼墨云头连树暗,垂丝雨脚过溪生。


葛巾羽扇吾身健,雪碗冰瓯子句清。

万象当楼黼绣张,阑干一士立苍茫。


云堆不动山深碧,星出无多月淡黄。


宿鸟尽时犹数点,归鸿惊处更斜行。

灞涘望长安,河阳视京县。


白日丽飞甍,参差皆可见。


馀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。

幽怀忽牢落,起望登古原。


微吹度修竹,半林白翻翻。


日暮纷物态,山空销客魂。

鱼龙多处凿门开,万古人知夏禹材。


青嶂远分从地断,洪流高泻自天来。


风云有路皆烧尾,波浪无程尽曝腮。

城高不可下,永日一登临。


曲槛凉飙急,空楼返照深。


苇花迷夕棹,梧叶散秋砧。

秦金不厌气佳哉,紫盖黄旗此日开。


残雪已销缡鹊观,浮云不隐凤凰台。


山如雊下层层出,江自巴中渺渺来。

落日登高望帝畿,龙蟠山下见龙飞。


云霄双阙开黄道,烟树三宫接翠微。


沙苑马闲秋猎罢,天街车斗晚朝归。

木落悲南国,城高见北辰。

飘零犹有客,经济岂无人。

鸟过风生翼,龙归雨在鳞。

重门杰观屹相望,表里河山自一方。


小市张灯归意动,轻衫当户晚风长。


孤臣白首逢新政,游子青春见故乡。

登高佳辰近,暗数屈指七。


古郡拥乱山,危亭低落日。


未堪摘嘉菊,亦且醉新秫。

深钳笑口似难开,顿喜诗仙载酒来。


此道孰为今老笔,吾庐适有古荒台。


焉知晚节逢陈厄,忽听高歌类郢哀。

楚调悠然抑更扬,四愁平子五噫梁。


身同落叶常无定,□比寒花似较长。


但喜有乡频得醉,不知何药号为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