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谓公方壮须似雪,谓公已老光浮颊。

朅来湖上饮美酒,醉后剧谈犹激烈。

湖边草木新著霜,芙蓉晚菊争煌煌。

莫避春阴上马迟,春来未有不阴时。


人情展转闲中看,客路崎岖倦后知。



梅似雪,柳如丝,试听别语慰相思。

夫事有人力之可致,犹不可期,况乎天理之溟漠,又安可得而推!


惟公生有闻于当时,死有传于后世,苟能如此足矣,而亦又何悲!如公器质之深厚,智识之高远,而辅学术之精微,故充于文章,见于议论,豪健俊伟,怪巧瑰琦。
其积于中者,浩如江河之停蓄;其发于外者,烂如日月之光辉。
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;其雄辞闳辩,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。

昨夜因看蜀志。
笑曹操、孙权、刘备。
用尽机关,徒劳心力,只得三分天地。

怀禄贵心赏,东流山水长。


官移会稽郡,地迩上虞乡。


缓带屏纷杂,渔舟临讼堂。

欧阳子,出阳山。
山奇水怪有异气,生此突兀熊豹颜。


饮如江入洞庭野,诗成十手不供写。

禅客入秋无气息,想依红袖醉毰毸。


霜枝摇落黄金弹,许送筠笼殊未来。

圣处眇安在,谈者一何易。


注瓦矜细巧,岑鼎丧良贵。


群儿有新舌,六学无故意。

乌帽红尘愧子陵,绿蓑青笠晚寻盟。


三千里外还家后,七十二回看月生。


与子两人长对酌,笑渠万古浪垂名。

细听无仍有,贪看立又行。


落时晨却暗,积处夜还明。


幸自漫山好,何如到夏清。

是雨还堪拾,非花却解飞。


儿童最无赖,抟弄肯言归。


向树翻投竹,欺人故点衣。

夜映非真晓,山明不觉遥。


尽寒无奈爽,且落未须销。


体怯心仍爱,颜衰酒强潮。

酒魄飞穿月,诗星流入脾。


豪来无一世,贫不上双眉。


泸水奇唐律,香城赏楚辞。

法掾无双裔,夫人六一孙。


夙勤南涧藻,晚享北堂萱。


蒲圃严新槚,潘舆閟旧轩。

先生挟册当菑畬,不待辛勤有屋庐。


宅样只还齐里旧,乡风好似颍川居。


镜湖今日贺外监,瀛馆前年虞秘书。

徘徊西河上,月落众星稀。


哲人萎中道,雨绝将安之。


昔者丽鸿藻,玉振含清晖。

采芝云满山,采檗瀑垂涧。


当年有清徽,为寄南来雁。


雁去人已逝,岁月剨云晏。

乃翁犹旅殡,霜露几焄蒿。


日与清江逝,云连桂岭高。


时无郭元振,梦有令狐绹。

我年十九识君翁,须发白尽颧颊红。


奇姿云卷出翠阜,高论河决生清风。


我时少年岂知道,因缘父兄愿承教。

公居颍水上,德与颍水清。


身闲道转胜,内足无复营。


平昔富交游,开门坐常盈。

石中枯木双扶疏,粲然脉理通肌肤。


剖开左右两相属,细看不见毫发殊。


老樗剥落但存骨,病松憔悴空留须。

西湖草木公所种,仁人实使甘棠重。


归来筑室傍湖东,胜游还与邦人共。


公年未老发先衰,对酒清欢似昔时。

仲氏气无前,为文思涌泉。


飘然落笔地,时出疾邪篇。


杶干要经雪,骅骝行著鞭。

之人虽蚤病,对客每清言。


不信疾为累,要称学有原。


籧篨视名器,果遁指乾坤。

好礼忘耆老,持家历盛衰。


谨严终致一,贫富各从宜。


晚岁仍闻道,临终竟不疑。

先生才盖世,家事少经心。


流落初相偶,委蛇志益深。


功名入图史,文字刻璆琳。

推毂诚多士,登龙盛一时。


西门行有恸,东阁见无期。


念昔先君子,尝蒙国士知。

唐弊文初丧,书成法至今。


雍容趋圣处,深切可人心。


气力知难继,风流喜不淫。

雄文元命世,直气早成风。


受任衰迟后,安邦反侧中。


回天深有力,扈圣耻言功。

来书又有云:“人情机诈百出,御之以不疑,往往为所欺;觉则自入于逆亿。
夫逆诈,即诈也;亿不信,即非信也;为人欺,又非觉也。
不逆不亿而常先觉,其惟良知莹彻乎?然而出入毫忽之间,背觉合诈者多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