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耳,大梁人也,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。
尝亡命游外黄,外黄富人女甚美,庸奴其夫,亡邸父客。
父客谓曰:“必欲求贤夫,从张耳。
陈胜字涉,阳城人。
吴广,字叔,阳夏人也。
胜少时,尝与人佣耕。
昔仲尼没而微言绝,七十子丧而大义乖。
故《春秋》分为五,《诗》分为四,《易》有数家之传。
战国从衡,真伪分争,诸子之言纷然殽乱。
《夏书》:禹堙洪水十三年,过家不入门。
陆行载车,水行乘舟,泥行乘毳,山行则梮,以别九州;随山浚川,任土作贡;通九道,陂九泽,度九山。
然河灾之羡溢,害中国也尤甚。
武都郡,武帝元鼎六年置。
莽曰乐平。
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,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。
昔在黄帝,作舟车以济不通,旁行天下,方制万里,画野分州,得百里之国万区。
是故《易》称“先王建万国,亲诸侯”,《书》云“协和万国”,此之谓也。
尧遭洪水,怀山襄陵,天下分绝,为十二州,使禹治之。
隐公三年“二月己巳,日有食之”。
《穀梁传》曰,言日不言朔,食晦。
《公羊传》曰,食二日。
传曰:“思心之不,是谓不圣,厥咎,厥罚恒风,厥极凶短折。
时则有脂夜之妖,时则有华孽,时则有牛祸,时则有心腹之疴,时则有黄眚黄祥,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。
”
“思心之不,是谓不圣。
传曰:「视之不明,是谓不悊,厥咎舒,厥罚恒奥,厥极疾。
时则有草妖,时则有蠃虫之孽,时则有羊祸,时则有目疴,时则有赤眚赤祥。
惟水沴火。
经曰:“羞用五事。
五事:一曰貌,二曰言,三曰视,四曰听,五曰思。
貌曰恭,言曰从,视曰明,听曰聪,思曰睿。
《易》曰:“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象之;河出图,雒出书,圣人则之。
”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,受《河图》,则而画之,八卦是也;禹治洪水,赐《雒书》,法而陈之,《洪范》是也。
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。
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,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,积数七百八十三星,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。
其伏见蚤晚,邪正存亡,虚实阔狭,及五星所行,合散犯守,陵历斗食,彗孛飞流,日月薄食,晕适背穴,抱珥虹蜺,迅雷风袄,怪云变气:此皆阴阳之精,其本在地,而上发于天者也。
政失于此,则变见于彼,犹景之象形,乡之应声。
是时既灭两粤,粤人勇之乃言:“粤人俗鬼,而其祠皆见鬼,数有效。
昔东瓯王敬鬼,寿百六十岁。
后世怠嫚,故衰耗。
《洪范》八政,三曰祀。
祀者,所以昭孝事祖,通神明也。
旁及四夷,莫不修之;下至禽兽,豺獭有祭。
凡货,金、钱、布、帛之用,夏、殷以前其详靡记云。
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:黄金方寸而重一斤;钱圜函方,轻重以铢;布、帛广二尺二寸为幅,长四丈为匹。
故货宝于金,利于刀,流于泉,布于布,束于帛。
《洪范》八政,一曰食,二曰货。
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,货谓布帛可衣,及金、刀、鱼、贝,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。
二者,生民之本,兴自神农之世。
夫人宵天地之貌,怀五常之性,聪明精粹,有生之最灵者也。
爪牙不足以供耆欲,趋走不足以避利害,无毛羽以御寒暑,必将役物以为养,用仁智而不恃力,此其所以为贵也。
故不仁爱则不能群,不能群则不胜物,不胜物则养不足。
《六经》之道同归,而《礼》、《乐》之用为急。
治身者斯须忘礼,则暴嫚入之矣;为国者一朝失礼,则荒乱及之矣。
人函天、地、阴、阳之气,有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情。
《虞书》曰“乃同律度量衡”,所以齐远近,立民信也。
自伏羲画八卦,由数起,至黄帝、尧、舜而大备。
三代稽古,法度章焉。
自书契之作,先民可得而闻者,经传所称,唐、虞以上,帝王有号谥。
辅佐不可得而称矣,而诸子颇言之,虽不考虖孔氏,然犹著在篇籍,归乎显善昭恶,劝戒后人,故博采焉。
孔子曰:“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?”又曰:“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!”“未知,焉得仁?”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因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
【表略】
《易》叙宓羲、神农、黄帝作教化民,而《传》述其官,以为宓羲龙师名官,神农火师火名,黄帝云师云名,少昊鸟师鸟名。
自颛顼以来,为民师而命以民事,有重黎、句芒、祝融、后土、蓐收、玄冥之官,然已上矣。
《书》载唐、虞之际,命羲、和四子顺天文,授民时;盗四岳,以举贤材,扬侧陋;十有二牧,柔远能迩;禹作司空,平水土;弃作后稷,播百谷;卨作司徒,敷五教;咎繇作士,正五刑;垂作共工,利器用;益作朕虞,育草木鸟兽;伯夷作秩宗,典三礼;夔典乐,和神人;龙作纳言,出入帝命。
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,必兴灭继绝,修废举逸,然后天下归仁,四方之政行焉。
传称武王克殷,追存贤圣,至乎不及下车。
世代虽殊,其揆一也。
昔周监于二代,三圣制法,立爵五等,封国八百,同姓五十有余。
周公、康叔建于鲁、卫,各数百里;太公于齐,亦五侯九伯之地。
《诗》载其制曰:“介入惟籓,大师惟垣。
孝平皇帝,元帝庶孙,中山孝王子也。
母曰卫姬。
年三岁嗣立为王。
孝哀皇帝,元帝庶孙,定陶恭王子也。
母曰丁姬。
年三岁嗣立为王,长好文辞法律。
孝成皇帝,元帝太子也。
母曰王皇后,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,为世嫡皇孙。
宣帝爱之,字曰太孙,常置左右。
孝元皇帝,宣帝太子也。
母曰共哀许皇后,宣帝微时生民间。
年二岁,宣帝即位。
孝宣皇帝,武帝曾孙,戾太子孙也。
太子纳史良娣,生史皇孙。
皇孙纳王夫人,生宣帝,号曰皇曾孙。
孝昭皇帝,武帝少子也。
母曰赵婕妤,本以有奇异得幸,及生帝,亦奇异。
语在《外戚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