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霜空出华月,樽酒聊相对。


别夜复婵娟,故人千里外。

病骨倦空林,曳杖闲庭步。


暗烛与寒虫,迢迢思风露。

归云去悠悠,长风来猎猎。


檐角两长楸,斜阳晒黄叶。

近砌掷鸣签,长檐悬素绠。


湿翅暝鸦归,高梧落寒井。

未卷半帘霜,犹疑在庭月。


倚树汲清泉,疏风猎华发。

雨后风凉暑气收,庭梧叶叶报初秋。


浮云尽逐黄昏去,楼角新蟾挂玉钩。

云掩遥山山掩翠。
雨声急战荷声碎。
绿锦离披红锦坠。

禾田已熟畏愁霖,积潦欲干泥尚深。


一雨一凉秋向晚,似安似病老相侵。


人间有尽皆归物,世外无生赖有心。

一笑憧憧雁鹜行,簿书堆里赋秋阳。


心如坠絮沾泥懒,身似飞泉激石忙。


雨后蹲鸱先稻熟,霜前浮蚁斗枨香。

秋雨一向不解休,连昏接晨终穷秋。
梅生不量仰天问,神官夜梦言语周。


日月是天之两目,忽然生瞖无药瘳。

青山如黛,渌水如罗,映真珠帘罅。
金闺瑟瑟,正清砧、隔院捣衣才罢。
登楼远望,见一带、碧云轻泻。

当年此地。
销魂人记销魂事。
妙舞清愉。

寒风细雨未晴天,密似轻尘薄似烟。


一室独吟图史乱,四邻高会绮罗鲜。


雁飞斜柱弦随指,蟹荐新螯酒满船。

秋色与秋声,萧然满洛城。


未霜林叶赤,新雨野风清。


水气侵肌冷,岚光刮眼明。

陋巷柴门掩寂寥,一窗风雨晚萧萧。


清秋渐冷尤宜懒,闲日苦长无处消。


乌几青筇扶病弱,素琴黄卷伴逍遥。

阴雨何可处,乐事赖尊中。


泥泞不可出,洁扫一亩宫。


气平忧患失,目净尘滓空。

羲和隔重云,不复知下土。


商羊何为者,得时方鼓舞。


老人闲不出,秋草生环堵。

秋阴不可解,澍雨忽连朝。


贫居庭除狭,涨潦时惊飘。


老夫凌晨起,山木鸣萧萧。

出门秋雨泥漫漫,嗟我后土何时乾。


官曹事休归舍卧,破屋淅淅西风寒。


弱妻倾榼劝我起,稚子笑语争杯盘。

故人遗我酒,气味芳以清。


置之屋壁间,兴至时一倾。


银杯度一合,三釂已彻觥。

罢官卧穷巷,值此云物稠。


连延经旬雨,城市欲行舟。


柱础变坳塘,瓦沟成暴流。

寒极则有暑,晦久则有明。


开辟迄今兹,此理信可凭。


炎炎者易灭,巍巍者必倾。

荏苒岁云暮,空山朝夕阴。


可堪连日雨,并作晚秋霖。


萧飒三川合,凄凉八月深。

离披衰柳已无蝉,黄叶闭门风雨天。

陶令无钱难得醉,竹窗过午枕书眠。

急雨凄风未肯晴,墙阴先报候虫鸣。


扫除暑气驱三伏,催促秋声向五更。


美酒若能斟靖节,二毛偏解著潘生。

南山云起满庭阴,帘幕初凉七月深。


桃子压枝桐叶老,连绵风雨作愁霖。

一带清风入画堂,撼真珠箔碎玎珰。


更看槛外霏霏雨,似劝须教醉玉觞。

胡天夜裂天垂泣,云压鹰低翻翅湿。


髯王醉影抱寒惊,毡殿嘈嘈箭鸣急。


红冰泪落衰灯下,倒卷河流入弦泻。

中秋风雨剧凌冯,拂闷觥筹倒一朋。


绿桂隔年疏彩晕,银毬终夜断长绳。


泥深水掌花边鸭,帽落霜颠影外僧。

湿云待向三更吐。
更是沉沉雨。
眼前儿女意堪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