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荆轲饮燕市,酒酣气益震。
哀歌和渐离,谓若傍无人。
虽无壮士节,与世亦殊伦。
皓天舒白日,灵景耀神州。
列宅紫宫里,飞宇若云浮。
峨峨高门内,蔼蔼皆王侯。
秋风何冽冽,白露为朝霜。
柔条旦夕劲,绿叶日夜黄。
明月出云崖,皦皦流素光。
主父宦不达,骨肉还相薄。
买臣困樵采,伉俪不安宅。
陈平无产业,归来翳负郭。
习习笼中鸟,举翮触四隅。
落落穷巷士,抱影守空庐。
出门无通路,枳棘塞中涂。
吾希段干木,偃息藩魏君。
吾慕鲁仲连,谈笑却秦军。
当世贵不羁,遭难能解纷。
济济京城内,赫赫王侯居。
冠盖荫四术,朱轮竟长衢。
朝集金张馆,暮宿许史庐。
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。
着论准过秦,作赋拟子虚。
边城苦鸣镝,羽檄飞京都。
郁郁岱青。
海渎所经。
阴精神灵。
星星白发,生于鬓垂。
虽非青蝇,秽我光仪。
策名观国,以此见疵。
有西蜀公子者,言于东吴王孙,曰:“盖闻天以日月为纲,地以四海为纪。
九土星分,万国错跱。
崤函有帝皇之宅,河洛为王者之里。
东吴王孙冁然而咍,曰:“夫上图景宿,辨于天文者也。
下料物土,析于地理者也。
古先帝代,曾览八纮之洪绪。
魏国先生有睟其容,乃盱衡而诰曰:“异乎交益之士,盖音有楚夏者,土风之乖也;情有险易者,习俗之殊也。
虽则生常,固非自得之谓也。
昔市南宜僚弄丸,而两家之难解。
【其一】
杖策招隐士,荒涂横古今。
岩穴无结构,丘中有鸣琴。
白云停阴冈,丹葩曜阳林。
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晰。
小字为纨素,口齿自清历。
鬓发覆广额,双耳似连璧。
【其一】
落日出前门,瞻瞩见子度。
冶容多姿鬓,芳香已盈路。
【其二】
芳是香所为,冶容不敢堂。
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
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
惟博陵崔州平、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,谓为信然。
王蕃字永元,庐江人也。
博览多闻,兼通术艺。
始为尚书郎,去官。
诸葛恪字元逊,瑾长子也。
少知名。
弱冠拜骑都尉,与顾谭、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,并为宾友。
吴范字文则,全稽上虞人也。
以治历数知风气闻于郡中。
举有道,诣京都,世乱不行。
是仪字子羽,北海营陵人也。
本姓氏,初为县吏,后仕郡。
郡相孔融嘲仪,言“氏”
字“民”无上,可改为“是”,乃遂改焉。
潘浚字承明,武陵汉寿人也。
弱冠从宋仲子受学。
年未三十,荆州牧刘表辟为部江夏从事。
贺齐字公苗,会稽山阴人也。
少为郡吏,守剡长。
县吏斯从轻侠为奸,齐欲治之。
孙登字子高,权长子也。
魏黄初二年,以权为吴王。
拜登东中郎将,封万户侯,登辞侯不受。
陆逊字伯言,吴郡吴人也。
本名议,世江东大族。
逊少孤,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。
虞翻字仲翔,会稽馀姚人也。
太守王朗命为功曹。
孙策征会稽,翻时遭父丧,衰绖诣府门,朗欲就之,翻乃脱衰入见,劝朗避策。
朱治字君理,丹杨故鄣人也。
初为县吏,后察孝廉,州辟从事,随孙坚征伐。
中平五年,拜司马。
程普字德谋,右北平土垠人也。
初为州郡吏,有容貌计略,善于应对。
从孙坚征伐,讨黄巾于宛、邓,破董卓于阳人,攻城野战,身被创夷。
周瑜字公瑾,庐江舒人也。
从祖父景,景子忠,皆为汉太尉。
父异,洛阳令。
张纮字子纲,广陵人。
少游学京都,还本郡,举茂才,公府辟,皆不就,避难江东。
孙策创业,遂委质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