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高堂阅画娱嘉宾,巨幅小卷纵横陈。


其间一图最杰作,命意落笔惊倒人。


奇峰峭立插地轴,飞瀑崩泻垂天绅。

县前奇哉一江水,日暮风吹碧鳞起。


客恨征尘忽如洗,不用金篦刮眸子。


丹枫岸边雪色芦,下有老翁方捕鱼。

上书又乞奉祠归,梦到湖边自叩扉。


此去敢辞依马磨,向来真惯拥牛衣。


致身途远年龄暮,报国心存气力微。

日暮坐柴门,怀抱方烦纡。


铃声从西来,忽得濠州书。


开缄读未半,喜极涕泗俱。

虬枝六尺藤,方屋九寸帽。


人间无处著,山水归寄傲。


耳中闻渊明,自我发未燥。

干禄本代耕,穷达敢自必。


早遇高皇帝,九品对宣室。


妄怀犬马心,嫠纬不暇恤。

羁魂憔悴远相寻,髭断肩寒带苦吟。


归校药方缘底事,知君死抱济时心。

一事无成老已成,不堪岁月又峥嵘。


愁生新雁寒初下,睡起残灯晓尚明。


天地何由容丑虏,功名正恐属书生。

月日,臣修谨昧死再拜上书于皇帝陛下。
臣近准诏书,许臣上书言事。
臣学识愚浅,不能广引深远,以明治乱之原,谨采当今急务,条为三弊五事,以应诏书所求,伏惟陛下裁择。

白天碎碎如拆绵,黑天昧昧如陈玄。


白黑破处青天出,海月飞来光尚湿。


是夜太史奏月蚀,三家各自矜算术。

十里长壕展碧漪,波痕只去不曾归。


鹭鸶已饱浑无干,独立朝阳理雪衣。

贺子胸中自有山,结庵山底更云间。


遗才只道今无许,此士如何尚著闲。


未应万言直杯水,向来九虎守天关。

何事东南客,忘机一钓竿。


酒香开瓮老,湖色对门寒。


向郭青山送,临池白鸟看。

白发忧民带减围,频闻慷慨赋将归。


近传道士连三咽,久悟禅门第一机。


夜永庵中诗自得,日高门外客来稀。

臣闻困急而呼天,疾痛而呼父母者,人之至情也。
臣虽草芥之微,而有危迫之恳,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。


臣早失怙恃,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。

百计归无策,谁知祸有胎。


江河周顗泣,城郭令威来。


访旧须俱白,过家心欲摧。

郡大庐陵古,分符得秘郎。


息争民珥笔,课最米连樯。


水隔蓬山远,风凝画戟香。

柱础犹蒸湿未休,悬知雨意未全收。


只忧场上芽生稻,不厌田间水拍沟。

杨柳垂青带,风动如飞盖。


危楼思不穷,尽日闲相对。


鸟去林自空,云移山不碍。

一年一度见双梅,能见双梅几度开。


人寿百年今六十,休论闲事且衔杯。

绀油幕见黄金钩,贝玑磊落澄不流。


纷纷媚影动波上,的的远势横沙头。


前山渐昏渔唱息,唯有疏苇吟穷秋。

日华骀荡金明春,波光净绿生鱼鳞。


烟深草青游人少,道路苦无车马尘。


石渠诸君职事简,载酒撷花畏花晚。

正朝送迁客,好去看梅花。


此岭几人过,念君双鬓华。


直言知为国,远地莫思家。

忧世心何切,谋身计甚疏。


樽前话不尽,天下事何如。


汉武求言诏,贾生流涕书。

边境静,乞觅得便宜。
战鼓复为韶乐鼓,征旗还作化缘旗。
便见太平时。

垂垂江上瘴云飞,也听莲舟挝鼓归。


炎海蛟龙吞楚客,绿云烟水吊湘妃。


故园蒲草空盈把,过岭笳声尚合围。

声出幽涧泉,始知山雨歇。


湿香入庭户,檐卜花初发。


一丝收钵云,半璧吐岩月。

回薄万古松,掩抑朱丝桐。


相依北窗下,合奏生悲风。


霏霏香爇炉,疏疏灯映栊。

大道无町畦,万类时并育。
苟非日相啮,焉在伤局促。
余岂工宦人,逝当返空谷。
苏子曾为海上仙,群龙三复绝韦编。
我今日对羲文语,却恨公书取次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