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谁道青云不可梯,君家楼阁与云齐。


诤臣内相名垂日,谏草词头字印泥。


我昔曾为禾水客,梦中犹忆义山西。

乃翁只解日争晖,不解尘中脱叔兮。


杨簿故应过习簿,建溪好处说松溪。


此行诗句何须觅,满路春光总是题。

薄宦江湖苦异途,十年骨肉隔音书。


此行政尔见公面,又迫归欤巾我车。


安得从容林下去,相从漫浪物之初。

颇怯冥搜恼藏神,却思瘗砚学元宾。


墨家何以得公重,诗债又来欺我贫。


镜面松身纷楚楚,金华笏样本陈陈。

病眼何愁未苦佳,晓看霜了晚看霞。


只惊天上三冬月,那得西湖十里花。


景与诗争酣未退,兴如水涌去难遮。

积雨今晨也解休,殷勤日脚傍花流。


半明衣桁烘梅润,全为农家放麦秋。


更着好风堕清句,不知何地顿闲愁。

去岁归时正牡丹,亲庭上寿撚花看。


共知春好毋虚掷,更复杯深肯剩残。


谁料今兹千万感,强从叔也两相宽。

布袜青鞋已懒行,不如宴坐听啼莺。


只言此老浑无事,种竹移花作么生。

造物那能恼我曹,软红尘里漫徒劳。


是中却有商量处,且道青原几许高。

蕨含春味紫如椽,酒入春风浪似山。


未信乾坤非细物,小吞螺浦半杯间。

斜枝饱风雪,疏花淡冰玉。


一鹊忍清寒,居然伴幽独。

宝气亭前双太阿,龙光再吐射银河。


伯兮西啸巴山月,仲氏南嬉楚水波。


赠以四愁真绝唱,不如一诣听长哦。

我壮君初冠,相逢便定交。


即今俱白首,赴告忽黄茅。


人物王兼谢,诗声岛与郊。

练练兰溪秀,家家玉树荣。


兴安有才子,艮老是先生。


师与三冬学,诗专五字城。

众里非无士,难中却几人。


如何新帅泽,偏作此邦春。


未要栖鸾恨,方看报主身。

黄九陈三外,诸人总解诗。


甘心休作许,苦语竟何为。


所向公同我,何缘样入时。

古声弹九寡,妙学足三多。


十载才重见,百年当几何。


入州非不肯,出伏即相过。

旋旋前山没,骎骎半臂寒。


鸥归势何懒,林近意先安。


待月迟云么,烦公小立看。

秋水冬全落,寒梅暖向荣。


烟林明又灭,风雁仄还平。


老岂愁能避,贫非懒不营。

滴尽思亲泪,犹残影吊形。


眼花浑作黑,颔底更能青。


少也投三赋,今焉忽一星。

愁已春相背,诗仍债未还。


雨声宜小睡,竹户且深关。


梦钓鸥边雪,衰忘镜里颜。

阁中陈迹故依然,欲问风流已百年。


南岸一峰东一塔,自言曾识老诗仙。

向来试吏著南冠,马甲蚝山得饫餐。


却藉芳辛来解秽,鸡心磊落看堆盘。

高士沉迷簿领书,有时红糁缀玄须。


定知不著金盘贮,儿女心情本自无。

锦文缕切劝加餐,蜃炭扶留共一盘。


食罢有时求不得,英雄邂逅亦饥寒。

平生本自好楼居,况接高人永昼馀。


共喜江山入尊俎,从教幕府省文书。


感君肯出新诗句,恨我终思旧草庐。

个中有味要君参,螫吻舂喉久不甘。


珍重人心亦如此,莫将寒苦换春酣。

暮年药裹关身切,此外翛然百不贪。


薏苡载来缘下气,槟榔收得为祛痰。

古来英特士,往往沈下僚。


念君鸾鹄姿,俯首栖蓬蒿。


霜气敛陂泽,伊流才半篙。

何准第五不足称,黄童无双非自名。


卑栖鸾凤安初仕,葆练龙虎希长生。


明月高吟紫芝曲,红尘先老白云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