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竹舆晓入青阳,细风凉月天如洗。
峰回路转,云舒霞卷,了非人世。
转就丹砂,铸成金鼎,碧光相倚。

九华巉崒荫柴扉,长忆前时此息机。


黄菊倚风村酒熟,绿蒲低雨钓鱼归。


干戈已是三年别,尘土那堪万事违。

草堂何处试徘徊,见说遗踪向此开。


蟾桂自归三径后,鹤书曾降九天来。


白云事迹依前在,青琐光阴竟不回。

街西无数闲游处,不似九华仙观中。

花里可怜池上景,几重墙壁贮春风。

坐床难稳露蝉新,便作东西马上身。


醲酒却输耽睡客,好山翻对不吟人。


无多志气禁离别,强半年光属苦辛。

他乡终日忆吾乡,及到吾乡值乱荒。


云外好山看不见,马头歧路去何忙。


无衣织女桑犹小,阙食农夫麦未黄。

吾道在五字,吾身宁陆沈。


凉生中夜雨,病起故山心。


烛共寒酸影,蛩添苦楚吟。

忽起地仙兴,飘然出旧山。


于身无切事,在世有馀闲。


日月浮生外,乾坤大醉间。

凡吊先生者,多伤荆棘间。


不知三尺墓,高却九华山。


天地有何外,子孙无亦闲。

山上有山俱巃嵷,谷中通谷更唅呀。


借君筇杖穿奇崄,直至西峰小九华。

云端忽露碧孱颜,如髻如簪缥缈间。


惊骇舟中齐举首,不言知是九华山。

春松抽瘦梗,削束费长毫。


鸡距初含润,龙鳞不自韬。


尝为大夫后,欲写伯夷高。

处山方畏浅,曾慕结深庐。


要与云峰近,宁将野客疏。


涧苗来入俎,林鸟或窥书。

一卷阴符,二石硬弓,百斤宝刀。
更玉花骢喷,鸣鞭电抹,乌丝阑展,醉墨龙跳。
牛角书生,虬髯豪客,谈笑皆堪折简招。

我梦见君,戴飞霞冠,著宫锦袍。
与牧之高会,齐山诗酒,谪仙同载,采石风涛。
万卷星罗,千篇电扫,肯学穷儿事楚骚。

孤城高柳晓鸣鸦,风帘半钩清露华。


九峰聚翠宿危槛,一夜孤光悬冷沙。


出岸远晖帆欲落,入溪寒影雁差斜。

一莲峰簇万花红,百里春阴涤晓风。


九十莲华一齐笑,天台人立宝光中。

楚山木落风高,暮云黯黯孤容瘦。
天晴似洗,明霞消尽,玉峦排秀。
九凤飞来,五云深处,一时轻矫。

平生爱山意,瞑目想奇崛。


东南号多山,万岭空峍屼。


不知垆锤工,铸此一尤物。

衰容迫迟暮,驱车厌行役。


路逢玉孱颜,庶用慰愁寂。


谁知九凤群,夐与秋水隔。

隔路仙凡欲问津,马头空厌没黄尘。


伤心不到牛栏港,九子山应解笑人。

高阁临江可契心,兴来时得一登临。


山云浦树重重合,野水汀蒲日日深。


鸦背夕阳供晚哺,蝉迎凉吹试秋吟。

融融泄泄非烟雾,金门玉堂严陛枑。


上帝高居朝百灵,神人真官俨无数。


九华种德萱堂仙,许傍红云听韶頀。

行遍东南地,曾看江水源。


袖藏勾漏药,身是老君孙。


去住云相似,枯荣事不论。

马上行人思九华,飘飘高兴满天涯。


排空峭石生玄笋,落日奇峰挂赤霞。


仙掌九秋倾露屑,天河半夜碍星槎。

山人家傍九仙山,玉华吐云覆其颠。
三峰倒悬闽海日,九朵芙蓉寒插天。


山人不肯山中住,自言妙得丹青趣。

九华山顶老松烟,名重初因玉局仙。


样古法精圭并制,胶清煤馥玉同坚。


试将毛颖轻轻染,须遣陶泓细细研。

故人相别动相思,此地相逢岂素期。


九子峰前闲未得,五溪桥上坐多时。


甘泉从幸余知忝,宣室徵还子未迟。

朱门临九衢,云木蔼仙居。


曲沼天波接,层台凤舞馀。


曙烟深碧筱,香露湿红蕖。

草堂芜没后,来往问樵翁。


断石荒林外,孤坟晚照中。


数溪分大野,九子立寒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