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谁言天去远,山上有楼台。


峰色引溪色,共入茱萸杯。


行当登泰山,云扫日月开。

也持黄菊蕊,时望白衣人。


苜蓿从来厌,茱萸却乍亲。


护霜云不散,吹帽客何贫。

秋堂雨更静,佳菊粲粲芳。


置酒延群公,掇英浮新黄。


心犹慕渊明,归来醉柴桑。

湛湛长空黑,更那堪、斜风细雨,乱愁如织。
老眼平生空四海,赖有高楼百尺。
看浩荡、千崖秋色。

宿雨轻飘洒。
少年时、追欢记节,同人于野。
老去登临无脚力,徙倚屋东篱榭。

已买荒山卜毳藏,岂知来此借禅床。


傍人尽怪病摩诘,送客不嫌穷孟尝。


皓白群仙应笑老,昏花太乙谩分光。

戏马呼鹰盖世豪,废台千载委蓬蒿。


不愁绛县疑年甲,生怕清溪照鬓毛。


浊酒闷人聊饮湿,小楼携客准登高。

拒霜过了菊又悭,纨扇知收觉薄寒。


邻有新篘谋醉易,家无旧绣补衣难。


今谁狂客同吹帽,老不中书合免冠。

木落山凋水见涯,感时短发半苍华。


人陪桓大将军宴,谁管陶潜处士家。


砧动寒衣贫未剪,杯空邻酒贵难赊。

古塔东偏景最奇,年深何处认苔基。


碧纱笼毁雷轰壁,黄缬林疏叶脱枝。


鹘没暮云天杳杳,鹤归旧里冢累累。

堂闭厨荒藓壁颓,重寻陈迹故堪哀。


残僧远避游山屐,饥雀空窥施食台。


鬓换绝无黑丝出,樽空不见白衣来。

老去光阴驶。
向西风、疏林变缬,残霞成绮。
尚喜暮年腰脚健,不碍登山临水。

鬳斋不是凡人,海山仙圣知来处。
清英融结,佩瑶台月,饮金茎露。
翰墨流行,禁中有本,御前停箸。

渴饮茅柴不计杯,有时跌倒在苍苔。


松风浩荡俄吹醒,安用龙巾拭吐哉。

陶子经丘又寻壑,庞公上冢亦携家。


可怜春事今年早,落尽桃花落杏花。

只手经营费拮据,十年栽接稍扶疏。


犹嫌桧柏纯苍翠,白白红红间数株。

搯肾搜肠极苦辛,先贤曾叹费精神。


瓣香重发来生愿,世世无为识字人。

秀师罪我当犁舌,贺母嗔儿欲吐心。


老去未偿文字债,始知前世业缘深。

十年前已卜菟裘,老恋君轩不自由。


衰飒秃翁垂八十,四更烛下作蝇头。

无情莲炬剪将残,有样葫芦画不难。


尽笑翰林麻草拙,谁知老子布衾寒。

长君论事天为动,季子居官水似清。


双眊不能钞谏草,偏聋尚可听琴声。

先倩清风扫水轩,更呼凉月倒金樽。


定知明府归侵夜,县郭留灯未闭门。

只了年年作逐臣,衣冠褴缕面埃尘。


偶逢令尹留连我,不畏狂生点涴人。

九月南州菊未黄,芙蓉取次献新妆。


不妨折取繁红插,四海皆知两鬓霜。

小休绿树濯清泉,垢尽身轻意欲仙。


岂必鲁儒知此乐,舞雩风止在溪边。

老子痴顽耐远游,平生腹不贮闲愁。


今年天赐登高地,身在云峰最上头。

傍邑曾为劫火尘,独兹犹是太平民。


儿时所历今三纪,便唤溪山作故人。

樵子俄从间路回,因言溪谷响如雷。


分明雨怕城中去,只隔前峰不过来。

海激天翻电雹嗔,苍松十丈劈为薪。


须臾龙卷它山去,误杀田头望雨人。

起瞻宇宙尚阴霾,杖策篱东一散怀。


发少可堪乌帽落,樽空凝望白衣来。


插萸兄弟悲终鲜,把菊先生唤不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