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南讹初应历,五日未生阴。


灵药收农录,薰风拂舜琴。

溽暑避华构,清风迎早朝。


枫槐高自舞,冰雪晚初消。

二麦俱秋斗百钱,田家唤作小丰年。


饼炉饭甑无饥色,接到西风熟稻天。

复幕重帘苦见遮,暮占栖雀晓占鸦。


残灯煮药看成老,细雨鸣鸠过尽花。


心为蚤衰元自化,发从无病已先华。

胜峰高哉摩紫青,白鹿导我登化城。


住山大士喜客至,兜罗布界缤相迎。


圆景明晖倚云立,艴如七宝庄严成。

邹谦之尝语德洪曰:“舒国裳曾持一张纸,请先生写‘拱把之桐梓’一章。
先生悬笔为书,到‘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’,顾而笑曰:‘国裳读书,中过状元,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,还须诵此以求警?’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。

朱本思问:“人有虚灵,方有良知。
若草、木、瓦、石之类,亦有良知否?”


先生曰: “人的良知,就是草、木、瓦、石的良知;若草、木、瓦、石无人的良知,不可以为草、木、瓦、石矣。
岂惟草、木、瓦、石为然,天、地无人的良知,亦不可为天、地矣。

志道问:“荀子云‘养心莫善于诚’,先儒非之,何也?”


先生曰:“此亦未可便以为非。
诚字有以功夫说者。
诚是心之本体,求复其本体,便是思诚的工夫。

“定者,心之本体,天理也。
动静,所遇之时也。

射策金门记昔年。
又交藩翰入陶甄。
不妨衣钵再三传。

诗曰:


平生作善天加福,若是刚强受祸殃。


舌为柔和终不损,齿因坚硬必遭伤。


杏桃秋到多零落,松柏冬深愈翠苍。

朝发宜都渚,浩然思故乡。


故乡不可见,路隔巫山阳。


巫山彩云没,高丘正微茫。

【传】二十七年春,越子使后庸来聘,且言邾田,封于骀上。


二月,盟于平阳,三子皆从。
康子病之,言及子赣,曰:「若在此,吾不及此夫!」武伯曰:「然。

【经】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,葬曹悼公。
公如晋,次于乾侯。
夏四月丙戌,郑伯宁卒。

【经】二十有七年春,公如齐。
公至自齐,居于郓。
夏四月,吴弑其君僚。

【经】二十有七春,齐侯使庆封聘。
夏,叔孙豹会晋赵武、楚屈建、蔡公孙归生、卫石恶、陈孔奂、郑良霄、许人、曹人于宋。
卫杀其大夫宁喜。

【经】二十有七年春,杞子来朝。
夏六月庚寅,齐侯昭卒。
秋八月乙未,葬齐孝公。

【经】二十有七年春,公会杞伯姬于洮。
夏六月,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郑伯同盟于幽。
秋,公子友如陈,葬原仲。

山上飞泉,漫流山下知何处。
乱云无数。
留得幽人住。

【其一】


步兵未饮酒,中散未弹琴。


索索无真气,昏昏有俗心。


涸鲋常思水,惊飞每失林。

魏武少时,尝与袁绍好为游侠,观人新婚,因潜入主人园中,夜叫呼云:“有偷儿贼!”青庐中人皆出观,魏武乃入,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,失道,坠枳棘中,绍不能得动,复大叫云:“偷儿在此!”绍遑迫自掷出,遂以俱免。


魏武行役,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“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,可以解渴。
”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

二十七年前应诏,黄昏同上木兰舟。


江山依旧人琴寂,白首南迁泪迸流。

昨日会饮我后至,谁欲比我为王戎。


笑知卿辈意易败,起诮便与俗物同。


似过黄公酒垆下,嵇阮不见修竹中。

我来自楚君自吴,相遇泛波衔舳舻。


时时举酒共笑乐,莫问罂盎有与无。


醉忆曩同吾永叔,倒冠落佩来西都。

遨游非昔时,轻舸偶同泛。


山水心有慕,屡往如有欠。


平生共好尚,饮食未尝厌。

国脉微如缕。
问长缨、何时入手,缚将戎主。
未必人间无好汉,谁与宽些尺度。

江左惟公,争些子、吾其衽发。
谈笑里、旄头泛扫,斗杓旋斡。
投一粒丹元气转,下三数著输棋活。

来南百虑拙,所得惟幽寻。


矧余玉雪友,共此丘壑心。


江亭俯虚旷,穴室穷邃深。

起重光作噩六月,尽玄黓阉茂,凡一年有奇。


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二


◎建中二年辛酉,公元七八一年


六月,庚寅,以浙江东、西观察使、苏州刺史韩滉为润州刺史、浙江东、西节度使,名其军曰镇海。


张著至襄阳,梁崇义益惧,陈兵而见之。

起阏逢摄提格,尽强圉大荒落,凡四年。


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


◎开元二年甲寅,公元七一四年


春,正月,壬申,制:“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、刺史,都督、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,使出入常均,永为恒式。


己卯,以卢怀慎检校黄门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