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星坼台衡地,曾为人所怜。


公侯终必复,经术昔相传。


食德见从事,克家何妙年。

秦城南省清秋夜,江郡东楼明月时。


去我三千六百里,得君二十五篇诗。


阳春曲调高难和,淡水交情老始知。

堪笑枯肠渐畏茶,夜阑坐起听城笳。


炉温自拨深培火,灯暗犹垂半结花。


断梦不妨寻枕上,孤愁还似客天涯。

剑南作客岁再淹,正如病翼遭

忧国心常折,观书眼欲枯。


百年终坎壈,一饭且枝梧。


忽忽残春过,迢迢清夜徂。

愁眼已无寐,更堪衰病婴。


萧萧窗竹影,磔磔水禽声。


捶楚民方急,烟尘虏未平。

与君结交游,我最先众人。


我少既多难,君家常苦贫。


今为两衰翁,发白面亦皴。

长河秋雨多,夜插寒潮入。


岁暮孤舟迟,客心飞鸟急。


君老忘卑穷,文字或缀缉。

共作洛阳千里伴,老刘因疾驻行轩。


今朝独自山前立,雪满三峰倚寺门。

“我瞻四方,蹙蹙靡所骋。
”诗人之忧生也。
“昨夜西风凋碧树。

浩生不害问曰:“乐正子何人也?”


孟子曰:“善人也,信人也。


“何谓善?何谓信?”


曰:“可欲之谓善,有诸己之谓信,充实之谓美,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,大而化之之谓圣,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。
乐正子,二之中,四之下也。

孟子曰:“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。
鸡鸣而起,孳孳为利者,跖之徒也。
欲知舜与跖之分,无他,利与善之间也。

孟子曰:“西子蒙不洁,则人皆掩鼻而过之。
虽有恶人,齐戒沐浴,则可以祀上帝。

孟子谓乐正子曰:“子之从于子敖来,徒餔啜也。
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。

风将烟雨入亭寒,城引山林拓眼宽。

六月登临浑觉热,朝来不敢傍危栏。

桃李深酣日,池塘浅试春。


霁晖摇远水,新暖软游人。


生酒清无色,青梅脆有仁。

夏后乘云舆,夸父为邓林。


存亡从变化,日月有浮沉。


凤凰鸣参差,伶伦发其音。

挺身艰难际,虎穴连里闾。


高天意悽恻,同尽随丘墟。

远屿霭将夕,玩幽行自迟。


归人不计日,流水闲相随。


辍棹古崖口,扪萝春景迟。

咫尺不得见,心中空嗟嗟。


官街泥水深,下脚道路斜。


嵩少玉峻峻,伊雒碧华华。

年年九日忧无菊,今岁床空未有糟。


世事何尝似人意,天公端解恼吾曹。


金龟解去瓶应满,玉液倾残气尚豪。

白云堆里白茅飞,香味芳辛胜五芝。


揉叶煮泉摩腹去,全胜石髓畏风吹。

又曰:“此道至简至易的,亦至精至微的。
孔子曰:‘其如示诸掌乎。
’且人于掌何日不见?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,却便不知。

先生曰:“孟子不动心与告子不动心,所异只在毫厘间。
告子只在不动心上着功,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。
心之本体原是不动的;只为所行有不合义,便动了。

守衡问:“《大学》工夫只是诚意,诚意工夫只是格物,修、齐、治、平,只诚意尽矣,又有正心之功,有所忿鉣好乐则不得其正,何也?”


先生曰:“此要自思得之,知此则知‘未发之中’矣。


守衡再三请。


曰:“为学工夫有浅深,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、恶恶,如何能为善、去恶?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。

一日,论为学功夫。


先生曰:“教人为学,不可执一偏。
初学时心猿意马,拴缚不定,其所思虑,多是‘人欲’一边,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。

宫柳垂垂碧照空。
九门深处五云红。
朱衣只在殿当中。

诗曰:


可怪狂夫恋野花,因贪淫色受波查。


亡身丧已皆因此,破业倾资总为他。


半晌风流有何益,一般滋味不须夸。

玄蝉号白露,兹岁已蹉跎。


群物从大化,孤英将奈何?


瑶台有青鸟,远食玉山禾。


昆仑见玄凤,岂复虞云罗。

【传】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,卫侯出奔宋。
卫侯为灵台于藉圃,与诸大夫饮酒焉。
褚师声子袜而登席,公怒,辞曰:「臣有疾,异于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