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巫山不见庐山远,松林兰若秋风晚。


一老犹鸣日暮钟,诸僧尚乞斋时饭。


香炉峰色隐晴湖,种杏仙家近白榆。

我爱此山头,及此三登历。


紫霞旧精舍,寥落空泉石。


朝市日喧隘,云林长悄寂。

名宦老慵求,退身安草野。


家园病懒归,寄居在兰若。


薜衣换簪组,藜杖代车马。

无着天亲弟与兄,嵩丘兰若一峰晴。


食随鸣磬巢乌下,行踏空林落叶声。


迸水定侵香案湿,雨花应共石床平。

岩壑转微径,云林隐法堂。


羽人飞奏乐,天女跪焚香。


竹外峰偏曙,藤阴水更凉。

花过木阴合,溪云生莫凉。


牛行响白水,鹭下点青秧。


古寺宛如昔,稚松森已行。

北阙南山是故乡,两枝仙桂一时芳。


休公都不知名姓,始觉禅门气味长。

山僧后檐茶数丛,春来映竹抽新茸。


宛然为客振衣起,自傍芳丛摘鹰觜。


斯须炒成满室香,便酌砌下金沙水。

僧临大道阅浮生,来往憧憧利与名。


二十八年何限客,不曾闲见一人行。

精舍买金开,流泉绕砌回。


芰荷薰讲席,松柏映香台。


法雨晴飞去,天花昼下来。

攀崖复缘涧,遂造幽人居。


鸟鸣泉谷暖,土起萌甲舒。


聊登石楼憩,下玩潭中鱼。

秋草黄花覆古阡,隔林何处起人烟。


山僧独在山中老,唯有寒松见少年。

南地随缘久,东林几岁空。


暮山门独掩,春草路难通。


作梵连松韵,焚香入桂丛。

上方鸣夕磬,林下一僧还。


密行传人少,禅心对虎闲。


青松临古路,白月满寒山。

来往几经过,前轩枕大河。


远帆春水阔,高寺夕阳多。


蝶影下红药,鸟声喧绿萝。

西看叠嶂几千重,秀色孤标此一峰。


丹灶久闲荒宿草,碧溪深处有潜龙。


灵仙已去空岩室,到客唯闻古寺钟。

我身本似远行客,况是乱时多病身。


经山涉水向何处,羞见竹林禅定人。

木陨水归壑,寂然无念心。


南行有真子,被褐息山阴。


石路瑶草散,松门寒景深。

溪水今尚浅,涉马不及鞯。


岸口出近郭,野径通平田。


行行渡小桥,决决响细泉。

隐静山中寺,猕猴往往过。


导师归以去,卢橘熟还多。


禅地宁求悕,居人切莫讹。

我与二三骑,争驰孤戍旁。


逐麋逢野寺,息马据胡床。


鹰想支公好,人思灞上狂。

幽禽雨中响,门掩春塘绿。


思君暮不来,应伴山僧宿。

借榻到僧扉,虽安未是归。


瞑禽愁雪意,夜筱助风威。


烛尽思燃带,衾寒起覆衣。

未到无为岸,空怜不系舟。


东山白云意,岁晚尚悠悠。

玉山宴坐移年月,锡杖承恩诣丹阙。


先朝亲与会龙华,紫禁鸣钟白日斜。


宫女焚香把经卷,天人就席礼袈裟。

山半古招提,空林雪月迷。


乱流分石上,斜汉在松西。


云集寒庵宿,猿先晓磬啼。

潼津罢惊有招提,近百年无战马嘶。


壮士不言三尺剑,谋臣休道一丸泥。


昔时驰道洪波上,今日宸居紫气西。

山头禅室挂僧衣,窗外无人溪鸟飞。


黄昏半在下山路,却听钟声连翠微。

只去都门十里强,竹阴流水绕回廊。


满城车马皆知有,每唤同游尽道忙。

闻道胶山寺,幽深过惠山。


僧房穿窈窕,石溜落孱颜。


地僻车马绝,山空松桂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