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晴空。


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。


人烟寒橘柚,秋色老梧桐。

一为趋走吏,尘土不开颜。


孤负平生眼,今朝始见山。

凭高眺远一悽悽,却下朱阑即解携。


京路人归天直北,江楼客散日平西。


长津欲度回渡尾,残酒重倾簇马蹄。

暗楼连夜阁,不拟为黄昏。


未必断别泪,何曾妨梦魂。


疑穿花逶迤,渐近火温黁。

春物岂相干,人生只强欢。


花犹曾敛夕,酒竟不知寒。


异城东风湿,中华上象宽。

兵符严重辞金马,星剑光芒射斗牛。


笔落青山飘古韵,帐开红旆照高秋。


香连日彩浮绡幕,溪逐歌声绕画楼。

满怀多少是恩酬,未见功名已白头。


不为寻山试筋力,岂能寒上背云楼。

高楼贺监昔曾登,壁上笔踪龙虎腾。


中国书流尚皇象,北朝文士重徐陵。


偶因独见空惊目,恨不同时便伏膺。

独上百尺楼,目穷思亦愁。


初日遍露草,野田荒悠悠。


尘息长道白,林清宿烟收。

城楼四望出风尘,见尽关西渭北春。


百二山河雄上国,一双旌旆委名臣。


壁中今日题诗处,天上同时草诏人。

尝读西域传,汉家得轮台。


古塞千年空,阴山独崔嵬。


二庭近西海,六月秋风来。

九日登高望,苍苍远树低。


人烟湖草里,山翠县楼西。


霜降鸿声切,秋深客思迷。

北楼西望满晴空,积水连山胜画中。


湍上急流声若箭,城头残月势如弓。


垂竿已羡磻溪老,体道犹思塞上翁。

平生倦游者,观化久无穷。


复来登此国,临望与君同。


坐见秦兵垒,遥闻赵将雄。

蓟楼望燕国,负剑喜兹登。


清规子方奏,单戟我无能。


仲冬边风急,云汉复霜棱。

北望高楼夏亦寒,山重水阔接长安。


修梁暗换丹楹小,疏牖全开彩槛宽。


风卷浮云披睥睨,露凉明月坠阑干。

江上西来共鸟飞,剪荷浮泛似轻肥。


王珣作簿公曾喜,刘表为邦客尽依。


云外轩窗通早景,风前箫鼓送残晖。

陪泛芳池醉北楼,水花繁艳照膺舟。


亭台阴合树初昼,弦管韵高山欲秋。


皆贺虢岩终选傅,自伤燕谷未逢邹。

一日能逢几笑欢,高楼红蜡滴金盘。


吟馀陇首云初散,唱尽阳关露已寒。


不管星河渐西落,自将烟水去程宽。

东吴临海若,看月上青冥。


河汉微分练,星辰淡布萤。


细烟沉远水,重露裛空庭。

华轩敞碧流,官妓拥诸侯。


粉项高丛鬓,檀妆慢裹头。


亚身摧蜡烛,斜眼送香毬。

大禹息洪潦,画野经九州。


波沈露群山,嶷嶷相婴钩。


漩洄澹兹土,平敞诚寡仇。

袅袅危楼百尺梯,秋风有客独攀跻。


路穷流水远更远,目断夕阳西复西。


帘卷似迎轻燕入,柳深时有暗蝉嘶。

危楼孤堞共巑岏,怒激号风结暝寒。


校尉登临非广武,王孙回望即长安。


来麰蔽陇蹊牛下,密网横山猎骑攒。

城上高楼接太霞,令严钟鼓静无哗。


提封内向三千里,比屋同封百万家。


心在江湖存魏阙,身随牛斗泛仙槎。

凭栏极望思雄哉,眼底初逢宋玉才。


叠翠争排千雉入,空青忽破片凫来。


双飞鸿雁分双影,一曲骊驹尽一杯。

秋兴因危堞,归心过远山。


风霜征雁早,江海旅人闲。


驿树寒仍密,渔舟晚自还。

今之太守古诸侯,出入双旌垂七旒。


朝览干戈时听讼,暮延宾客复登楼。


西山漠漠崦嵫色,北渚沈沈江汉流。

巴中初去日,已遇使君留。


及得寻东道,还陪上北楼。


江冲巫峡出,樯过洛宫收。

伍子山头宋旧宫,龙楼改观倍蜚声。
天连高柱星辰北,地控穷荒岛{山叙}东。


凤引短箫悲落日,鹤归华表语秋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