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书云:“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、颜子乐处。
敢问是乐也,与七情之乐同乎?否乎?若同,则常人之一遂所欲,皆能乐矣,何必圣贤?若别有真乐,则圣贤之遇大忧、大怒、大惊、大惧之事,此乐亦在否乎?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,是盖终身之忧也,恶得乐?澄平生多闷,未尝见真乐之趣,今切愿寻之。
”
乐是心之本体,虽不同于七情之乐,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。
正之问曰:“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,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,此说如何?”
先生曰:“只是一个工夫。
无事时固是独知,有事时亦是独知。
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,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,便是作伪,便是‘见君子而后厌然’。
问“子夏门人问交”章。
先生曰:“子夏是言小子之交,子张是言成人之交。
若善用之,亦俱是。
“只说‘明明德’而不说‘亲民’,便似老、佛。
“言语无序,亦足以见心之不存。
问:“心要逐物,如何则可?”
先生曰:“人君端拱清穆,六卿分职,天下乃治。
心统五官,亦要如此。
今眼要视时,心便逐在色上;耳要听时,心便逐在声上。
“克己须要扫除廓清,一毫不存,方是;有一毫在,则众恶相引而来。
“蓍固是易,龟亦是易。
澄问:“有人夜怕鬼者,奈何?”
先生曰:“只是平日不能‘集义’,而心有所慊,故怕。
若素行合于神明,何怕之有?”
子莘曰:“正直之鬼不须怕,恐邪鬼不管人善恶,故未免怕。
”
先生曰:“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?只此一怕,即是心邪,故有迷之者,非鬼迷也,心自迷耳;如人好色,即是色鬼迷;好货,即是货鬼迷;怒所不当怒,是怒鬼迷;惧所不当惧,是惧鬼迷也。
问:“知识不长进,如何?”
先生曰:“为学须有本原,须从本原用力,渐渐盈科而进。
仙家说婴儿,亦善譬。
婴儿在母腹时,只是纯气,有何知识?出胎后,方始能啼,既而后能笑,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,又既而后能立、能行、能持、能负,卒乃天下事无不可能;皆是精气日足,则筋力日强,聪明日开,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。
春如有意。
未接年华春已至。
春事还新。
吴波细卷东风急。
斜阳半落苍烟湿。
一棹采菱歌。
行尽潇湘到洞庭。
楚天阔处数峰青。
旗梢不动晚波平。
诗曰:
七里滩头鼓角声,乌龙岭下战尘生。
白旄黄钺横山路,虎旅狼兵遍歙城。
天助宋江扶社稷,故教邵俊显威灵。
话说宋阵里破乔道清妖术的那个先生,正是入云龙公孙胜。
他在卫州接了宋先锋将令,即同王英、张清、解珍、解宝,星夜赶到军前。
入寨参见了宋先锋,恰遇乔道清逞弄妖法,战败樊瑞。
诗曰:
莫逞区区智力余,天公原自有乘除。
谢玄真得擒王技,赵括徒能读父书。
青石兵如沙上雁,幽州势若釜中鱼。
诗曰:
雁翎铠甲人稀见,寝室高悬未易图。
寅夜便施掏摸手,潜行不畏虎狼徒。
河倾斗落三更后,烛灭灯残半夜初。
诗曰:
古贤遗训太叮咛,气酒财花少纵情。
李白沉江真鉴识,绿珠累主更分明。
铜山蜀道人何在?争帝图王客已倾。
箴曰:
上临之以天鉴,下察之以地祇。
明有王法相继,暗有鬼神相随。
忠直可存于心,喜怒戒之在气。
诗曰:
参透风流二字禅,好因缘是恶因缘。
痴心做处人人爱,冷眼观时个个嫌。
野草闲花休采折,贞姿劲质自安然。
《鹧鸪天》:
罡星起义在山东,杀曜纵横水浒中。
可是七星成聚会,却于四海显英雄。
人似虎,马如龙,黄泥冈上巧施功。
荒哉穆天子,好与白云期。
宫女多怨旷,层城闭蛾眉。
日耽瑶池乐,岂伤桃李时。
浩然坐何慕,吾蜀有峨眉。
念与楚狂子,悠悠白云期。
时哉悲不会,涕泣久涟洏。
圣人去已久,公道缅良难。
蚩蚩夸毗子,尧禹以为谩。
骄荣贵工巧,势利迭相干。
稽首苏耽仙,乘云去无迹。
尚留橘井在,与世除狂疾。
谁能不饮此,识味亦可录。
二更风薄竹,悲吟连夜分。
村西递馀韵,应胜此间闻。
正月十六夜,竹篱田父家。
明月照树影,满山如龙蛇。
拥炉人倦,向煮雪声中,坐愁愁坐。
巡檐数朵。
为丁宁玉笛,莫教吹破。
才圆又缺中天月,犹自寒光媚老蟾。
承露仙人珠落掌,别风楼观雪生檐。
玉阶桂影骎骎薄,金井苔花渐渐添。
【传】二十六年夏五月,叔孙舒帅师会越皋如、后庸、宋乐茷,纳卫侯。
文子欲纳之,懿子曰:「君愎而虐,少待之,必毒于民,乃睦于子矣。
」师侵外州,大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