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迂路游山信爱山,偷闲疑未是真闲。
烟霞谢事其容傲,猿鹤知机也意阑。
三向稚松争短长,西偏老竹绝炎凉。
千寻以上有秋色,万亩之间无夕阳。

黄童三尺世无双,笔头衮衮悬秋江。


不忧老子难为父,平生崛强今心降。


我来喜共阿戎语,应敌纵横如急雨。

已愁花落荒岩底,复恨根生乱石间。


几度欲移移不得,天教抛掷在深山。

红似燕支腻如粉,伤心好物不须臾。


山中风起无时节,明日重来得在无。

如折芙蓉栽旱地,似抛芍药挂高枝。


云埋水隔无人识,唯有南宾太守知。

造朝下白帝,吊古游青神。


城头三间屋,聊得岸我巾。


元祐太史公,世宁有斯人。

三百里湖水接天,六十二翁身刺船。


饭足便休慵念禄,丹成不服怕登仙。


胸中浩浩了无物,世上纷纷徒可怜。

水泠泠而北出,山靡靡而旁围。


欲穷源而不得,竟怅望以空归。

司命无心播物,祖师有记传衣。


白云横而不度,高鸟倦而犹飞。

畏畏佳佳石谷水,鼕鼕隆隆山木风。


炉香四百六十载,开山者谁梁宝公。

庐陵山水说西昌,天遣金华印此邦。


诗本道他将取去,如何遗下一澄江。

前说人间无漏仙,后说世上无眼禅。


衲子若全信佛语,生天定在灵运前。

杜家碧山银鱼诗,黄家虎卧龙跳字。

六丁难取真宰愁,程家十袭今三世。

程家苏家元舅甥,子瞻正辅外弟兄。

太史留题快阁诗,旧碑未必是真题。


六丁搜出严家墨,白日青天横紫蜺。

快阁江鸥远避人,西昌山月暗吹尘。


百年卓茂传诗印,印出风光色色新。

天下无双双井黄,遗编犹作旧时香。


百年人物今安在,千载功名纸半张。


使我诗篇如许好,关人身事亦何尝。

阁中陈迹故依然,欲问风流已百年。


南岸一峰东一塔,自言曾识老诗仙。

匡庐霜天后,不见云气浮。


木叶红已疏,山颜转清幽。


向闻有绝壑,乃在卧龙湫。

杜二已无黄九去,长歌大字落江山。


百年风物今何似,春水晚烟飞白鹇。

水口故城丘垄平,新亭乃有縆铁横。


归艎击汰若飞渡,一雨彻明秋涨生。


东楼锁江两重客,笔墨当代俱诗鸣。

咨观历州郡,驱驰倦风埃。


名山特乘暇,林壑盘萦回。


云石缘攲径,夏木深层隈。

看秋山万叠,晓日曈昽,参差相倚。
画栋珠帘,卷高空清丽。
老桂香浓,洞箫声远,作瑶池佳会。

不知名利险,辛苦滞皇州。


始觉飞尘倦,归来事绿畴。


桃源迷处所,桂树可淹留。

山深疑路断,古寺忽开门。


乔木风霜急,荒崖云雨痕。


朝霞明翠霭,秋雨濯岚昏。

俗子避形影,僧家共往还。


高谈犯时忌,妙语发天悭。


霜后思新橘,梦中归故山。

自鬻非奇货,强鸣非好声。


法当老山林,松根断茯苓。


朅来长安道,霜鬓迫衰龄。

未登快阁心先快,红日半檐秋雨晴。


宇宙无边万山立,云烟不动八窗明。


飞来一鹤天相近,过尽千帆江自横。

翰林门生两苍璧,似是天人人不识。


学得黄初五字诗,不作人间万钱食。


晚向江头看药栏,花前一笑聊开颜。

香满箱奁,看沈犀弄水,浓麝含薰。
荀郎一时旧事,尽属王孙。
残膏剩馥,须倾囊、乞与兰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