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南来三见岁云徂,直恐终身走道途。


老去怕看新历日,退归拟学旧桃符。


烟花已作青春意,霜雪偏寻病客须。

行歌野哭两堪悲,远火低星渐向微。


病眼不眠非守岁,乡音无伴苦思归。


重衾脚冷知霜重,新沐头轻感发稀。

张公多逸兴,共泛沔城隅。


当时秋月好,不减武昌都。


四座醉清光,为欢古来无。

东郡趋庭日,南楼纵目初。


浮云连海岳,平野入青徐。


孤嶂秦碑在,荒城鲁殿馀。

客心惊暮序,宾雁下襄州。


共赏重阳节,言寻戏马游。


湖风秋戍柳,江雨暗山楼。

伊昔黄花酒,如今白发翁。

追欢筋力异,望远岁时同。

弟妹悲歌里,朝廷醉眼中。

桂含爽气三秋首,蓂吐中旬二叶新。


正是澄江如练处,玄晖应喜见诗人。

越山长青水长白,越人长家山水国。


可怜客子无定宅,一梦三年今复北。


浮云缥缈抱城楼,东望不见空回头。

城上高楼接大荒,海天愁思正茫茫。


惊风乱飐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墙。


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。

手种黄柑二百株,春来新叶遍城隅。


方同楚客怜皇树,不学荆州利木奴。


几岁开花闻喷雪,何人摘实见垂珠?


若教坐待成林日,滋味还堪养老夫。

呜咽南楼吹落梅。
闻鸦树惊栖。
梦中相见不多时。

诸将说封侯,短笛长歌独倚楼。
万事尽随风雨去,休休,戏马台南金络头。


催酒莫迟留,酒味今秋似去秋。

天宇何其旷,江城坐自拘。


层楼百馀尺,迢递在西隅。


暇日时登眺,荒郊临故都。

东望何悠悠,西来昼夜流。


岁月既如此,为心那不愁。

滔滔大江水,天地相终始。


经阅几世人,复叹谁家子。

望中白处日争明,个是淮河冻作冰。


此去中原三里许,一条玉带界天横。

恋恋庭闱竟北征,槐花唤我试诸生。


了知归近犹看堠,更有愁来即入城。


愚水端能勤入梦,崳峰何得懒相迎。

黯云霜雾暗扶桑,半壁东南尽雪霜。


壮气不随天地变,笑骑飞鹤入维扬。

山城迢遰敞高楼,露冕吹铙居上头。


春草连天随北望,夕阳浮水共东流。


江田漠漠全吴地,野树苍苍故蒋州。

好物难留古亦嗟,人生无物不尘沙。


何时宰树连双冢,结就人间并蒂花。

东行取次阅三州,击鼓清晨复解舟。


车骑纷纭追过客,歌钟凄咽动潜虬。


宦游底处非巢燕,归计何嫌诮沐猴。

诗曰:


海上髡囚号宝光,解将左道恣猖狂。


从来邪法难归正,到底浮基易灭亡。


吴用良谋真妙算,花荣神箭世无双。

诗曰:


万里长江似建瓴,东归大海若雷鸣。


浮天雪浪人皆惧,动地烟波鬼亦惊。


竭力只因清国难,勤王端拟耀天兵。

诗曰:


志气冲天贯斗牛,更将逆虏尽平收。


檀州骁将俱心碎,辽国雄兵总泪流。


紫塞风高横剑戟,黄沙月冷照戈矛。

平生倦游者,观化久无穷。


复来登此国,临望与君同。


坐见秦兵垒,遥闻赵将雄。

久谓事当尔,岂意身及之。


避虏连三年,行半天四维。


我非洛豪士,不畏穷谷饥。

邓州城楼高百尺,楚岫秦云不相隔。


傍城积水晚更明,照见纶巾倚楼客。


李白上天不可呼,阴晴变化还须臾。

江上火云蒸热风,欲雨不雨天瞢瞢。


良田半作龟兆坼,粳稻日夕成蒿蓬。


去年海贼杀元帅,黎民星散劫火红。

寒城猎猎戍旗风,独倚危楼怅望中。


万里山河唐土地,千年魂魄晋英雄。


离心不忍听边马,往事应须问塞鸿。

北风吹雪天尽头,苏州未了来越州。


越人夜乘剡溪舟,乌喙还念栖山不。


吴人载酒登虎丘,窈窕万舞杂清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