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日者悲离索,公今又眇冥。


门人办韩集,子舍得韦经。


此去念筑室,空来闻过庭。

论蜀三年戍,还吴万里船。


云归双节后,雪白短檠前。


百世春秋传,一丘阳羡田。

去日清霜菊满丛。
归来高柳絮缠空。
长驱万里山收瘴,径度层波海不风。

只说闽山锦绣帏。
忽从团扇得生枝。
绉红衫子映丰肌。

弓刀陌上,净蛮烟瘴雨,朔云边雪。
幕府横驱三万里,一把平安遥接。
方丈三韩,西山八诏,慕义羞椎结。

龙焙新春出尚方,细官佳句总堪尝。


遥知举案齐眉处,再拜萱堂寿未央。

金缕裁衣玉缀裳,扫除瘴暑作秋香。


一杯拟做重阳赏,更借西风一夜凉。

午阴篱落小裴回,底许清香鼻观来。


定自霜台风力峻,故教霜菊暑中开。

兰自香为友,松何枯尚春。


荣来天泽重,殁去绣衣新。


尽作百年梦,终归一窖尘。

骑报山云见旗脚,吏趋原雪没靴翁。


朅来定坐玄犹白,捷去还忧易又东。


他日江湖空白首,只今关陇有清风。

两堤马头高作山,两津车路深成谷。


截川夭矫暮虹背,排浪参差动蚿足。


七牛蹴河犹怒目,一牛从能往不复。

飞楼压城城跨野,黄河逶迤避条华。
城南鸟道拱高岩,入谷车箱不容马。


解鞍初步石苔青,细泉鸣绕竹间亭。

不酌公荣有意哉,可能元亮此公侪。


但读离骚政须酒,不应须为菊花来。

炰羔煮饼渐宜秦,愁绝江南一味真。


健步远梅安用插,鹧鸪金盏有馀春。

亲见扬雄自不惊,吾人要使后人评。


白圭未可轻三复,小草须防得二名。


太华耸天如剑立,黄河蹙野似军行。

郎潜如我未宜惊,户部须推宰相评。


他日碧山思却走,当年紫府已收名。


共知白发生青鬓,未废长歌续短行。

须弥纳芥事堪惊,千岁聊堪一日评。


世上相逢俱梦寐,古来何处是功名。


簿书听我依稀了,云水陪君浩荡行。

二人射策几人惊,要与三苏共入评。


先圣子孙多异禀,累朝图牒有高名。


书传科斗犹须定,钓拂珊瑚未可行。

赋成庚子尚魂惊,往事如风未暇评。


长乐钟前偶相对,凌烟图上等浮名。


登车岂是君无意,襆被何妨我自行。

儿童豪气自堪惊,未入乡人月旦评。


叔向亦闻呼使上,子将一见便知名。


平生兰省追高步,老去秦川共此行。

白麻新拜大丞相,黄纸首除南省郎。


欲使平刑安远俗,莫辞乘传历炎荒。


桂林地险通椎髻,阳朔峰奇削剑铓。

淮南木老霜欲飞,顺令恐纵诸侯威。


命书才出邸掾竭,已见衣绣车迎归。


乐莫我听筵莫迓,清如蟾蜍夜吐晖。

重本恤刑天子圣,舟车持诏使臣贤。


部中汉吏无冤狱,葑上吴人益美田。


重过故乡逢故老,一闻鸣鹤访山川。

轻车驰入关,秋色秦山厚。


太华如相欣,高峰招以手。


千古此路中,岂不名宦有。

王朝慎常刑,恐民陷非辟。


分命遣使车,谬枉得举摘。


兼之劝农桑,欲野无旷隙。

啄木欲除蠹,蠹去树亦挠。


何须食微虫,尔腹岂不饱。


天下本无事,自为庸人扰。

命使得才臣,钦刑圣主仁。


铜苗休问发,田种去教亲。


白茗出溪上,红蕉连海滨。

故人握节守齐安,闻说边头事愈难。


赤手募丁修险隘,白头擐甲御风寒。


半腰城甫包围毕,一把兵皆点摘残。

绣斧翩翩向福唐,百城敛衽避风霜。


梦回桑下初何恋,手植棠阴故未忘。


判笔有神皆可录,抄书无数即行装。

闽蜀相望万里遥,敢图斗垒屈魁杓。


南州处士蒙殊礼,魏府牙兵不更骄。


邦伯如今安得结,国人它日会思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