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一棹翩然唤不回,两筇江畔久徘徊。


早知君有如神技,同下中流亦快哉。

寒水粼粼受晚风,轻舠来往思无穷。


何妨也向溪南去,徙倚空林暮蔼中。

江势东南陡折回,两山屹立地维开。


颠风裂石轰雷下,骇浪澎舟卷雪来。


扪虱王孙初睥睨,饱鱼乌鬼但毰毸。

谢卫将军怜苦吟,袁临汝郎遭赏音。


风流人物岂如昨,形胜江关留与今。


控鲤直思淩浩渺,然犀何假照幽深。

三山春水拍江流,六代馀风扫地收。


破国龙骧复安在,赋诗宣城难与酬。


伤心远宦北宗老,满眼旧游南豫州。

冷云抛雪未成花,过埭东风冻著沙。


荻浦渔归初下雁,枫桥市散祗啼鸦。


旧闻南国饶春事,行见东风换物华。

薄暮东风不满帆,迟迟未忍去淮南。


故园犹在北山北,佳节可怜三月三。


兰叶自供游女佩,芸编聊对故人谈。

犀照亭边两橹催,凤栖台下片帆开。


龙盘虎踞行远矣,牛渚鸡笼安在哉。


无端鞍马三年役,有意莼鲈异日来。

春候半寒温,维舟淮上村。


长林补山豁,青草际潮痕。


久厌浮家役,重招去国魂。

后日符离复舍舟,马蹄尘土入徐州。


只应明月曾相识,伴我时登燕子楼。

洛阳别离久,江上心可得。


惆怅增暮情,潇湘复秋色。


故山隔何处,落日羡归翼。

访古此城下,子房安在哉?


白云去不反,危堞空崔嵬。


伊昔楚汉时,颇闻经济才。


运筹风尘下,能使天地开。

天涯片云去,遥指帝乡忆。


惆怅增暮情,潇湘复秋色。


扁舟宿何处,落日羡归翼。

水阔鸟乌倦,墟寒童仆饥。


一湾村县过,百折暮江迟。


晓梦孤灯见,春阴病骨知。

春来客思独萧骚,处处东田没野蒿。


雷雨满江喧日夜,扁舟经月住风涛。


流民失业乘时横,原兽争群薄暮号。

去时烟雨沅江暮,此日沅江暮雨归。


水漫远沙村市改,泊依旧店主人非。


草深廨宇无官住,花落僧房有鸟啼。

春雾今宵气稍清,空江一舸客心惊。


东流浊浪冲山动,西望长庚似月明。


不有龚黄为郡县,徒令耒耜化戈兵。

解缆随江流,晚泊古淮岸。


归云送春和,繁星丽云汉。


春深胡雁飞,人喧水禽散。

溪风如扇雨如丝,闲步闲吟柳恽诗。


杯酒疏狂非曩日,野花狼藉似当时。


道穷谩有依刘感,才急应无借寇期。

采香径在人不留,采香径下停叶舟。


桃花李花斗红白,山鸟水鸟自献酬。


十万梅鋗空寸土,三分孙策竟荒丘。

天晚日沈沈,归舟系柳阴。


江村平见寺,山郭远闻砧。


树密猿声响,波澄雁影深。

江亭当废国,秋景倍萧骚。


夕照残荒垒,寒潮涨古濠。


就田看鹤劣,隔水见僧高。

久劳风水上,禅客喜相依。


挂衲虽无分,修心未觉非。


日沈山虎出,钟动寺禽归。

念昔西归时,晚泊吴江口。


回堤溯清风,淡月生古柳。


夕鸟独远来,渔舟犹在后。

舟子抱鸡来,雄雄跱高岸。


侧行初取势,俯啄示无惮。


先鸣气益振,奋击心非懦。

五岭恓惶客,三湘憔悴颜。


况复秋雨霁,表里见衡山。


路逐鹏南转,心依雁北还。

春阴垂野草青青,时有幽花一树明。


晚泊孤舟古祠下,满川风雨看潮生。

南湾晚泊一徘徊,小径山间佛寺开。


石势向人森剑戟,滩光和月泻琼瑰。


每伤道路销时序,但屈心情入酒杯。

月暗风林静,斗垂霜夜清。


疏灯隔树小,暗水历船鸣。


学字声形苦,紬书卜祝轻。

马迹不在眼,浪声初泊船。


苍禾荒霁泽,红树表霜川。


淮海南浮地,星辰北拱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