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灵隐前,天竺后,两涧春淙一灵鹫。


不知水从何处来,跳波赴壑如奔雷。



无情有意两莫测,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。

休兵三十有馀龄,铁马曾来似不曾。


寒士喜从贤御史,闲人许识老名僧。


画船处处歌春雪,厦屋遥遥贮腊冰。

三月晴过半月春,真成好景与良辰。


簪花骑马多游女,掷果呼猿不畏人。


湖山行乐有心赏,天地太平无战尘。

世间春暖此间寒,万树阴阴万竹攒。


骢马来游人不避,画龙谁写我频看。


馀生久已忘三黜,高会犹容预四难。

渊静涛飞亦壮哉,冷泉亭右闸初开。


一时变作跳空雪,万众惊闻喷壑雷。


老鹤远过彭祖寿,巨杉何啻盛唐栽。

年年时节美春三,谁识湖山绿似蓝。


万户栋梁双语燕,千村桑柘两眠蚕。


鼓钟下竺寺连上,香火北高峰胜南。

推倒垣墙也不难,一轩复作两轩看。


若教从此成千里,巧历如今也被谩。

卧闻禅老入南山,净扫清风五百间。


我与世疏宜独往,君缘诗好不容攀。


自知乐事年年减,难得高人日日闲。

百重堆案掣身闲,一叶秋声对榻眠。


床下雪霜侵户月,枕中琴筑落阶泉。


崎岖世味尝应遍,寂寞山栖老渐便。

言游高峰塔,蓐食治野装。


火云秋未衰,及此初旦凉。


雾霏岩谷暗,日出草木香。

君不见,钱塘湖,钱王壮观今已无。


屋堆黄金斗量珠,运尽不劳折简呼。


四方宦游散其孥,宫阙留与闲人娱。

在郡六百日,入山十二回。


宿因月桂落,醉为海榴开。


黄纸除书到,青宫诏命催。

紫粉笔含尖火燄,红胭脂染小莲花。


芳情乡思知多少,恼得山僧悔出家。

风吹松树枝,怀我松间友。


云从北山来,令我屡回首。


山云夜夜起,山雨侵人衣。

明季昭庆寺火,未几而灵隐寺火,未几而上天竺又火,三大寺相继而毁。
是时唯具德和尚为灵隐住持,不数年而灵隐早成。
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,僧慧理建,山门匾曰“景胜觉场”,相传葛洪所书。

过溪无限翠屏开,大笑从教虎子猜。


不独山中添故事,仍教题作小飞来。

峰前峰后寺新秋,绝顶高窗见沃洲。


人在定中闻蟋蟀,鹤从栖处挂猕猴。


山钟夜渡空江水,汀月寒生古石楼。

夜向灵溪息此身,风泉竹露净衣尘。


月明石上堪同宿,那作山南山北人。

重整旧渔蓑。
江湖风雨多。
好襟怀、近日消磨。

奇山若洗青,草木生石上。


根萌不可穷,条蔓自增王。


其阴有高僧,日食惟一盎。

鹫岭郁岧峣,龙宫锁寂寥。


楼观沧海日,门对浙江潮。


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。

八十空门子,深山土木骸。


片衣闲自衲,单食老长斋。


道性终能遣,人情少不乖。

峰峦开一掌,朱槛几环延。


佛地花分界,僧房竹引泉。


五更楼下月,十里郭中烟。

月色荒城外,江声野寺中。


贫知交道薄,老信释门空。


露叶凋阶藓,风枝戛井桐。

罢郡归侵夏,仍闻灵隐居。


僧房谢朓语,寺额葛洪书。


月树猕猴睡,山池菡萏疏。

游方应未久,柳色变新年。


在路逢春雪,还山访冷泉。


钟催投寺锡,灯照泊江船。

山顶东西寺,江中旦暮潮。


归心不可到,松路在青霄。

岣嵝诗客学全真,半日深山说鬼神。


送到涧声无响处,归来明月满前津。


七年火宅三车客,十里荷花两桨人。

蓬莱水浅尘几扬,历劫不动此道场。


黄金何年佛氏土,白云自古仙人乡。


吾故不能知鸿荒,尝闻许由避陶唐。

绝顶无烦暑,登临三伏中。


深萝难透日,乔木更含风。


山叠云霞际,川倾世界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