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右军多住寺,此夜后池秋。


自与山僧伴,那因洛客愁。


卷帘霜霭霭,满目水悠悠。

寂寂南轩夜,悠然怀所知。

长河落雁苑,明月下鲸池。

凤台有清曲,此曲何人吹?

丹唇间玉齿,妙响入云涯。

登楼迷北望,沙草没寒汀。


月涌长江白,云连大海青。


征洪非故国,横笛起新亭。

秋天如水夜未央,天汉东西月色光。


愁人不寐畏枕席,暗虫唧唧绕我傍。


荒城为村无更声,起看北斗天未明。

荒凉客舍眠秋色,砧杵家家弄月明。


不及巴山听猿夜,三声中有不愁声。

吟尽三更未著题,竹风松雨共凄凄。


此时若有人来听,始觉巴猿不解啼。

一望一苍然,萧骚起暮天。


远山横落日,归鸟度平川。


家是去秋别,月当今夕圆。

遥夜独不寐,寂寥蓬户中。


河明五陵上,月满九门东。


旧知亲友散,故园江海空。

瑶池始波县圃风,邓林飞叶云搅空。


人间栎社几黄落,晓窗洗黛悲青铜。


常嗟彭祖悔杖晚,不见王母桃花红。

陈王苑里望空虚,吴客风前忆具区。


横阁渐看河影转,绕枝还见鹊惊无。


虫催织妇机成素,露逼鲛人泪作珠。

青天有右目,昏明不常开。


常时翳云气,古鉴生莓苔。


秋夜特清彻,乃顾渐西回。

风叶相追逐,庭响如人行。


独宿不成寐,起坐心屏营。


哀哉齐体人,魂气今何征。

主人待月敞南楼,淮雨西来斗变秋。


自有婵娟侍宾榻,不须迢递望刀头。


池鱼暗听歌声跃,莲的明传酒令优。

忆昔游君父子间,高才穷力莫追攀。


读书众壑归沧海,下笔微云起太山。


幼嗣尚存宗武在,遗文难附所忠还。

赢得儿童尽笑欢,盈盈露洗挂云端。


一生几见当头满,四野哀嗷彻骨寒。


楼宇难归风孰借,山河普照影差完。

【其一】


补就青瓷转玉盘,夜深秋重酿新寒。


不知何处栏干好,许我闲凭借月看。


【其二】


往年经夕共杯盘,轻别无端约屡寒。

相庭贻庆远,才子拜郎初。


起草徯仙阁,焚香卧直庐。


更深河欲断,节劲柳偏疏。

清夜浮埃暂歇廛,塔轮金照露华鲜。


人行中路月生海,鹤语上方星满天。


楼影半连深岸水,钟声寒彻远林烟。

万古太阴精,中秋海上生。


鬼愁缘辟照,人爱为高明。


历历华星远,霏霏薄晕萦。

月色荒城外,江声野寺中。


贫知交道薄,老信释门空。


露叶凋阶藓,风枝戛井桐。

久畏夏暑日,喜逢秋夜天。


急雨过修竹,凉风摇晚莲。


岂谓败莎蛩,能继衰柳蝉。

耿耿银河秋夜长,起来无寐□思量。


思量了后迷还闷,烦恼到头徒□□。


□□□□□计较,梦中说梦转寻常。

太虚之气随物形,天声地声由此生。


小或簸荡吼河海,大将触搏流风霆。


天轮胶戾神鬼战,地轴挺拔蛟龙争。

秋灯向壁掩洞房,良人此夜直明光。


天河悠悠漏水长,南楼北斗两相当。

天清漏长霜泊泊,兰绿收荣桂膏涸。


高楼云鬟弄婵娟,古瑟暗断秋风弦。


玉关遥隔万里道,金刀不剪双泪泉。

夜山秋雨滴空廊,灯照堂前树叶光。


对坐读书终卷后,自披衣被扫僧房。

夜久叶露滴,秋虫入户飞。


卧多骨髓冷,起覆旧绵衣。

独坐对月心悠悠,故人不见使我愁。


古今共传惜今夕,况在松江亭上头。


可怜节物会人意,十日阴雨此夜收。

新秋积雨后,夜闻蚯蚓声。


似争络纬繁,不让蟋蟀清。


嗟尔微陋物,身与土壤并。

掷帽悲歌发。
正倚幌、孤秋独眺,凤城双阙。
一片玉河桥下水,宛转玲珑如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