艮上巽下,元亨。
利涉大川,先甲三日,后甲三日。
初六,干父之蛊,有子,考无咎。
利涉大川,先甲三日,后甲三日。
初六,干父之蛊,有子,考无咎。
兑上震下,元亨,利贞,无咎。
初九,官有渝,贞吉,出门交有功。
六二,系小子,失丈夫。
初九,官有渝,贞吉,出门交有功。
六二,系小子,失丈夫。
震上坤下,利建侯行师。
初六,鸣豫,凶。
六二,介于石,不终日,贞吉。
初六,鸣豫,凶。
六二,介于石,不终日,贞吉。
坤上艮下,亨。
君子有终。
初六,谦谦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君子有终。
初六,谦谦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离上乾下,元亨。
初九,无交害匪咎。
艰则无咎。
初九,无交害匪咎。
艰则无咎。
乾上离下,同人于野,亨。
利涉大川。
利君子贞。
利涉大川。
利君子贞。
乾上坤下,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。
初六,拔茅茹以其汇。
贞吉,亨。
初六,拔茅茹以其汇。
贞吉,亨。
坤上乾下,小往大来,吉,亨。
初九,拔茅茹以其汇。
征吉。
初九,拔茅茹以其汇。
征吉。
坎上坤下,吉。
原筮,元,永贞,无咎。
不宁方来,后夫凶。
原筮,元,永贞,无咎。
不宁方来,后夫凶。
坤上坎下,贞丈人吉,无咎。
初六,师出以律,否臧凶。
九二,在师中吉,无咎,王三锡命。
初六,师出以律,否臧凶。
九二,在师中吉,无咎,王三锡命。
乾上坎下,有孚窒惕,中吉,终凶。
利见大人,不利涉大川。
初六,不永所事,小有言,终吉。
利见大人,不利涉大川。
初六,不永所事,小有言,终吉。
坎上乾下,有孚,光亨。
贞吉,利涉大川。
初九,需于郊,利用恒,无咎。
贞吉,利涉大川。
初九,需于郊,利用恒,无咎。
艮上坎下,亨。
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
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。
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
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。
坎上震下,元亨,利贞。
勿用有攸往。
利建侯。
勿用有攸往。
利建侯。
兑上兑下,亨。
利贞。
初九,和兑,吉。
利贞。
初九,和兑,吉。
江出西陵,始得平地。
其流奔放肆大,南合沅、湘,北合汉沔,其势益张。
至于赤壁之下,波流浸灌,与海相若。
其流奔放肆大,南合沅、湘,北合汉沔,其势益张。
至于赤壁之下,波流浸灌,与海相若。
太尉执事:辙生好为文,思之至深。
以为文者气之所形,然文不可以学而能,气可以养而致。
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
以为文者气之所形,然文不可以学而能,气可以养而致。
孟子曰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
尝读六国《世家》,窃怪天下之诸侯,以五倍之地,十倍之众,发愤西向,以攻山西千里之秦,而不免于灭亡,常为之深思远虑,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。
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,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也。
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郊;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野。
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,虑患之疏,而见利之浅,且不知天下之势也。
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郊;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,不在齐、楚、燕、赵也,而在韩、魏之野。
泺水之源,发于城之西南山下,北流为皇,其浅可揭。
城之西门,跨而为桥。
自京师走海上者,皆道于其上。
城之西门,跨而为桥。
自京师走海上者,皆道于其上。
辙之不肖,何足以求交于鲁直;然家兄子瞻与鲁直往还甚久,辙与鲁直舅氏公择相知不疏,读君之文,诵其诗,愿一见者久矣。
性拙且懒,终不能奉咫尺之书致殷勤于左右,乃使鲁直以书先之,其为愧恨可量也!
自废弃以来,颓然自放,顽鄙愈甚,见者往往嗤笑,而鲁直犹有以取之。
观鲁直之书,所以见爱者,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。
性拙且懒,终不能奉咫尺之书致殷勤于左右,乃使鲁直以书先之,其为愧恨可量也!
自废弃以来,颓然自放,顽鄙愈甚,见者往往嗤笑,而鲁直犹有以取之。
观鲁直之书,所以见爱者,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。
南康太守听事之东,有堂曰“直节”,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。
庭有八杉,长短巨细若一,直如引绳,高三寻,而后枝叶附之。
岌然如揭太常之旗,如建承露之茎;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,有不可犯之色。
庭有八杉,长短巨细若一,直如引绳,高三寻,而后枝叶附之。
岌然如揭太常之旗,如建承露之茎;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,有不可犯之色。
人之于物,听其自附,而信其自去,则人重而物轻。
人重而物轻,则物之附人也坚。
物之所以去人,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,物重而人轻也。
人重而物轻,则物之附人也坚。
物之所以去人,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,物重而人轻也。
孟德者,神勇之退卒也。
少而好山林,既为兵,不获如志。
嘉祐中戍秦中,秦中多名山,德出其妻,以其子与人,而逃至华山下,以其衣易一刀十饼,携以入山,自念:“吾禁军也,今至此,擒亦死,无食亦死,遇虎狼毒蛇亦死,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。
少而好山林,既为兵,不获如志。
嘉祐中戍秦中,秦中多名山,德出其妻,以其子与人,而逃至华山下,以其衣易一刀十饼,携以入山,自念:“吾禁军也,今至此,擒亦死,无食亦死,遇虎狼毒蛇亦死,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。
昔予先君,以布衣学四方,尝过洛阳,爱其山川,慨然有卜居意,而贫不能遂。
予年将五十,与兄子瞻皆仕于朝,裒橐中之馀,将以成就先志,而获罪于时,相继出走。
予初守临汝,不数月而南迁。
予年将五十,与兄子瞻皆仕于朝,裒橐中之馀,将以成就先志,而获罪于时,相继出走。
予初守临汝,不数月而南迁。
东坡先生谪居儋耳,置家罗浮之下,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。
葺茅竹而居之。
日啖荼芋,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。
葺茅竹而居之。
日啖荼芋,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。
昔予游庐山,见隐者焉,为予言性命之理曰:“性犹日也,身犹月也。
”予疑而诘也。
则曰:“人始有性而已,性之所寓为身。
”予疑而诘也。
则曰:“人始有性而已,性之所寓为身。
子瞻既通守余杭,三年不得代。
以辙之在济南也,求为东州守。
既得请高密,其地介于淮海之间,风俗朴陋,四方宾客不至。
以辙之在济南也,求为东州守。
既得请高密,其地介于淮海之间,风俗朴陋,四方宾客不至。
予幼师事先君(苏辙之父,苏洵),听其言, 观其行事。
今老矣,犹志其一二。
先君平居不治生业,有田一廛, 无衣食之忧;有书数千卷,手缉而校之,以遗子孙。
今老矣,犹志其一二。
先君平居不治生业,有田一廛, 无衣食之忧;有书数千卷,手缉而校之,以遗子孙。
予兄子瞻,谪居海南四年,春正月今天子即位,推恩海内,泽及鸟兽,夏六月,公被命渡海北归,明年舟至淮浙,秋七月被病卒于昆陵。
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,其君子相与吊于家,讣闻四方,无贤愚皆咨嗟出涕,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。
呜呼!斯文坠矣,后生安所复仰?公始病,以书属辙曰:“即死,葬我嵩山下,子为我铭。
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,其君子相与吊于家,讣闻四方,无贤愚皆咨嗟出涕,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林佛舍。
呜呼!斯文坠矣,后生安所复仰?公始病,以书属辙曰:“即死,葬我嵩山下,子为我铭。
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,未至,大雨,筠水泛滥,没南市,登北岸,败刺史府门。
盐酒税治舍,俯江之漘,水患尤甚。
既至,敝不可处,乃告于郡,假部使者府以居。
盐酒税治舍,俯江之漘,水患尤甚。
既至,敝不可处,乃告于郡,假部使者府以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