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禹锡

刘禹锡,字梦得,唐朝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)人唐朝文学家,哲学家,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监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。政治上主张革新,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已嗟别离太远,更被光阴苦催。


吴苑燕辞人去,汾川雁带书来。


愁吟月落犹望,忆梦天明未回。

汝南晨鸡喔喔鸣,城头鼓角音和平。


路傍老人忆旧事,相与感激皆涕零。


老人收泣前致辞,官军入城人不知。

新秋十日浣朱衣,铃阁无声公吏归。


风韵渐高梧叶动,露光初重槿花稀。


四时苒苒催容鬓,三爵油油忘是非。

闻君前日独庭争,汉帝偏知白马生。


忽领簿书游太学,宁劳侍从厌承明。


洛阳本自宜才子,海内而今有直声。

碧玉孤根生在林,美人相赠比双金。


初开郢客缄封后,想见巴山冰雪深。


多节本怀端直性,露青犹有岁寒心。

官曹崇重难频入,第宅清闲且独行。


阶蚁相逢如偶语,园蜂速去恐违程。


人于红药惟看色,莺到垂杨不惜声。

抛却人间第一官,俗情惊怪我方安。


兵府相印无心恋,洛水嵩云恣意看。


三足鼎中知味久,百寻竿上掷身难。

丞相新家伊水头,智囊心匠日增修。


化成池沼无痕迹,奔走清波不自由。


台上看山徐举酒,潭中见月慢回舟。

高名大位能兼有,恣意遨游是特恩。


二室烟霞成步障,三川风物是家园。


晨窥苑树韶光动,晚度河桥春思繁。

从君勇断抛名后,世路荣枯见几回。


门外红尘人自走,瓮头清酒我初开。


三冬学任胸中有,万户侯须骨上来。

酒法众传吴米好,舞衣偏尚越罗轻。


动摇浮蚁香浓甚,装束轻鸿意态生。


阅曲定知能自适,举杯应叹不同倾。

县门白日无尘土,百姓县前挽鱼罟。


主人引客登大堤,小儿纵观黄犬怒。


鹧鸪惊鸣绕篱落,橘柚垂芳照窗户。

西辞望苑去,东占洛阳才。


度岭无愁思,看山不懊来。


冥鸿何所慕,辽鹤乍飞回。

江左重诗篇,陆生名久传。


凤城来已熟,羊酪不嫌膻。


归路芙蓉府,离堂玳瑁筵。

功成频献乞身章,摆落襄阳镇洛阳。


万乘旌旗分一半,八方风雨会中央。


兵符今奉黄公略,书殿曾随翠凤翔。

才兼文武播雄名,遗爱芳尘满洛城。


身在行台为仆射,书来角里访先生。


闲游占得嵩山色,醉卧高听洛水声。

边烽寂寂尽收兵,宫树苍苍静掩扃。


戎羯归心如内地,天狼无角比凡星。


新成丽句开缄后,便入清歌满坐听。

长忆梁王逸兴多,西园花尽兴如何。


近来溽暑侵亭馆,应觉清谈胜绮罗。


境入篇章高韵发,风穿号令众心和。

邅回二纪重为郎,洛下遥分列宿光。


不见当关呼早起,曾无侍史与焚香。


三花秀色通春幌,十字清波绕宅墙。

越声长苦有谁闻,老向湘山与楚云。


海峤新辞永嘉守,夷门重见信陵君。


田园松菊今迷路,霄汉鸳鸿久绝群。

薝卜林中黄土堆,罗襦绣黛已成灰。


芳魂虽死人不怕,蔓草逢春花自开。


幡盖向风疑舞袖,镜灯临晓似妆台。

柘枝本出楚王家,玉面添娇舞态奢。


松鬓改梳鸾凤髻,新衫别识斗鸡纱。


鼓催残拍腰身软,汗透罗衣雨点花。

久学文章含白凤,却因政事赐金鱼。


郡人未识闻谣咏,天子知名与诏书。


珍重贺诗呈锦绣,愿言归计并园庐。

树绕荒台叶满池,箫声一绝草虫悲。

邻家犹学宫人髻,园客争偷御果枝。

马埒蓬蒿藏狡兔,凤楼烟雨啸愁鸱。

俊骨英才气袖然,策名飞步冠群贤。


逢时已自致高位,得疾还因倚少年。


天上别归京兆府,人间空数茂陵阡。

一夜霜风凋玉芝,苍生望绝士林悲。


空怀济世安人略,不见男婚女嫁时。


遗草一函归太史,旅坟三尺近要离。

朝服归来昼锦荣,登科记上更无兄。


寿觞每使曾孙献,胜境长携众妓行。


矍铄据鞍时骋健,殷勤把酒尚多情。

势轧枝偏根已危,高情一见与扶持。


忽从憔悴有生意,却为离披无俗姿。


影入岩廊行乐处,韵含天籁宿斋时。

南宫幸袭芝兰后,左辅曾交印绶来。


多病未离清洛苑,新恩已历望仙台。


关头古塞桃林静,城下长河竹箭回。

爱君新买街西宅,客到如游鄠杜间。


雨后退朝贪种树,申时出省趁看山。


门前巷陌三条近,墙内池亭万境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