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于是舍利弗心念:「日时欲至,此诸菩萨当于何食?」
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:「佛说八解脱,仁者受行,岂杂欲食而闻法乎?若欲食者,且待须臾,当令汝得未曾有食。

时维摩诘即入三昧,以神通力示诸大众,上方界分,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,有国名众香,佛号香积,今现在。
其国香气,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,最为第一。
尔时,维摩诘谓众菩萨言:「诸仁者!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?各随所乐说之。

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,说言:「诸仁者!生、灭为二。
法本不生,今则无灭,得此无生法忍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
尔时,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:「菩萨云何通达佛道?」
维摩诘言:「若菩萨行于非道,是为通达佛道。

又问:「云何菩萨行于非道?」
答曰:「若菩萨行五无间,而无恼恚;至于地狱,无诸罪垢;至于畜生,无有无明、憍慢等过;至于饿鬼,而具足功德;行色、无色界道,不以为胜。
示行贪欲,离诸染著;示行嗔恚,于诸众生无有恚阂;示行愚痴,而以智慧调伏其心;示行悭贪,而舍内外所有,不惜身命;示行毁禁,而安住净戒,乃至小罪犹怀大惧;示行嗔恚,而常慈忍;示行懈怠,而勤修功德;示行乱意,而常念定;示行愚痴,而通达世间、出世间慧;示行谄伪,而善方便,随诸经义;示行憍慢,而于众生犹如桥梁;示行诸烦恼,而心常清净。
尔时,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:「菩萨云何观于众生?」
维摩诘言:「譬如幻师见所幻人,菩萨观众生为若此;如智者见水中月,如镜中见其面像,如热时焰,如呼声响,如空中云,如水聚沫,如水上泡,如芭蕉坚,如电久住,如第五大,如第六阴,如第七情,如十三入,如十九界,菩萨观众生为若此;如无色界色,如焦谷牙,如须陀洹身见,如阿那含入胎,如阿罗汉三毒,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,如佛烦恼习,如盲者见色,如入灭尽定出入息,如空中鸟迹,如石女儿,如化人起烦恼,如梦所见已寤,如灭度者受身,如无烟之火,菩萨观众生为若此。

文殊师利言:「若菩萨作是观者,云何行慈?」
维摩诘言:「菩萨作是观已,自念: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,是即真实慈也。
行寂灭慈,无所生故;行不热慈,无烦恼故;行等之慈,等三世故;行无诤慈,无所起故;行不二慈,内外不合故;行不坏慈,毕竟尽故;行坚固慈,心无毁故;行清净慈,诸法性净故;行无边慈,如虚空故;行阿罗汉慈,破结贼故;行菩萨慈,安众生故;行如来慈,得如相故;行佛之慈,觉众生故;行自然慈,无因得故;行菩提慈,等一味故;行无等慈,断诸爱故;行大悲慈,导以大乘故;行无厌慈,观空无我故;行法施慈,无遗惜故;行持戒慈,化毁禁故;行忍辱慈,护彼我故;行精进慈,荷负众生故;行禅定慈,不受味故;行智慧慈,无不知时故;行方便慈,一切示现故;行无隐慈,直心清净故;行深心慈,无杂行故;行无诳慈,不虚假故;行安乐慈,令得佛乐故;菩萨之慈,为若此也。
尔时,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:「菩萨云何观于众生?」
维摩诘言:「譬如幻师见所幻人,菩萨观众生为若此;如智者见水中月,如镜中见其面像,如热时焰,如呼声响,如空中云,如水聚沫,如水上泡,如芭蕉坚,如电久住,如第五大,如第六阴,如第七情,如十三入,如十九界,菩萨观众生为若此;如无色界色,如焦谷牙,如须陀洹身见,如阿那含入胎,如阿罗汉三毒,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,如佛烦恼习,如盲者见色,如入灭尽定出入息,如空中鸟迹,如石女儿,如化人起烦恼,如梦所见已寤,如灭度者受身,如无烟之火,菩萨观众生为若此。

文殊师利言:「若菩萨作是观者,云何行慈?」
维摩诘言:「菩萨作是观已,自念: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,是即真实慈也。
行寂灭慈,无所生故;行不热慈,无烦恼故;行等之慈,等三世故;行无诤慈,无所起故;行不二慈,内外不合故;行不坏慈,毕竟尽故;行坚固慈,心无毁故;行清净慈,诸法性净故;行无边慈,如虚空故;行阿罗汉慈,破结贼故;行菩萨慈,安众生故;行如来慈,得如相故;行佛之慈,觉众生故;行自然慈,无因得故;行菩提慈,等一味故;行无等慈,断诸爱故;行大悲慈,导以大乘故;行无厌慈,观空无我故;行法施慈,无遗惜故;行持戒慈,化毁禁故;行忍辱慈,护彼我故;行精进慈,荷负众生故;行禅定慈,不受味故;行智慧慈,无不知时故;行方便慈,一切示现故;行无隐慈,直心清净故;行深心慈,无杂行故;行无诳慈,不虚假故;行安乐慈,令得佛乐故;菩萨之慈,为若此也。
尔时,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,作是念:斯诸菩萨、大弟子众,当于何坐?
长者维摩诘知其意,语舍利弗言:「云何?仁者为法来耶?求床座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我为法来,非为床座。

维摩诘言:「唯!舍利弗!夫求法者,不贪躯命,何况床座。
夫求法者,非有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之求,非有界、入之求,非有欲、色、无色之求。
尔时,佛告文殊师利:「汝行诣维摩诘问疾!」
文殊师利白佛言:「世尊!彼上人者,难为酬对。
深达实相,善说法要,辩才无滞,智慧无碍,一切菩萨法式悉知,诸佛秘藏无不得入,降伏众魔,游戏神通,其慧方便皆已得度。
虽然,当承佛圣旨,诣彼问疾。
尔时卢舍那佛。
为此大众。
略开百千恒河沙不可说法门中心地。
尔时,释迦牟尼佛,在第四禅地中,摩醯首罗天王宫,与无量大梵天王、不可说不可说菩萨众,说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。
是时,释迦身放慧光。
所照从此天王宫,乃至莲花台藏世界。
【其一】
荏苒冬春谢,寒暑忽流易。
之子归穷泉,重壤永幽隔。
私怀谁克从,淹留亦何益。
于穆先后,俪皇协运。
世宗之胤,德博化光,用俭礼峻。
任姒隆周,后亦母晋。
悠悠上天,我独何辜。
祖考早世,昆弟幼孤。
备尝艰毒,同集蓼荼。
猗欤公子,季女惟王。
生自洪胄,禀兹义方。
盻倩粲丽,窈窕淑良。
鸟鸣于柏,鸟号于荆。
徘徊以躅,立闻其声。
相彼羽族,矧伊人情。
嗟我金鹿,天资特挺。
鬒发凝肤,蛾眉蛴领。
柔情和泰,朗心聪警。
奈何兮弱子,邈弃尔兮丘林。
还眺兮坟瘗,草莽莽兮木森森。
伊邃世之遐胄,逮祖考之永延。
周文王之苗裔,予元舅之洪胄。
厉操确其不拔。
乡誉着而且就。
茫茫造化,爰启英淑。
猗猗泽兰,应灵诞育。
鬒发蛾眉,巧笑美目。
启夕兮霄兴,悲绝绪兮莫成。
俄龙軨兮门侧,喈俟时兮将升。
嫂侄兮慞惶,慈姑兮垂矜。
河汾之宝,有曲沃之悬匏焉;邹鲁之珍,有汶阳之孤筱焉。
若乃绵蔓纷敷之丽,浸润灵液之滋,隅隈夷险之势,禽鸟翔集之嬉,固众作者之所详,余可得而略之也。
徒观其制器也,则审洪纤,面短长,戾生干,裁熟簧;设宫分羽,经徵列商,泄之反谧,厌焉乃扬。
涉青林以游览兮,乐羽族之群飞。
聿采毛之英丽兮,有五色之名翚。
厉耿介之专心兮,奓雄艳之姱姿。
四时忽其代序兮,万物纷以回薄。
览花莳之时育兮,察盛衰之所托。
感冬索而春敷兮,嗟夏茂而秋落。
傲坟素之场圃,步先哲之高衢。
虽吾颜之云厚,犹内愧于宁蘧。
有道吾不仕,无道吾不愚。
【其一】
静居怀所欢,登城望四泽。
春草郁青青,桑柘何奕奕。
芳林振朱荣,渌水激素石。
美淑人之妖艳,因盼睐而倾城。
扬绰约之丽姿,怀婉娩之柔情。
超六列于往古,迈来今之清英。
日月不留,四气回周。
节庆代序,万国同休。
庶尹群后,奉寿升朝。
【其一】
北方有佳人,端坐鼓鸣琴。
终晨抚管弦,日夕不成音。
忧来结不解,我思存所钦。
鹪鹩,小鸟也,生于蒿莱之间,长于藩篱之下,翔集寻常之内,而生生之理足矣。
色浅体陋,不为人用,形微处卑,物莫之害,繁滋族类,乘居匹游,翩翩然有以自乐也。
彼鹫鹗鹍鸿,孔雀翡翠,或淩赤霄之际,或托绝垠之外,翰举足以冲天,觜距足以自卫,然皆负矰婴缴,羽毛入贡。
天地相震荡,回薄不知穷。
人物禀常格,有始必有终。
年时俯仰过,功名宜速崇。
翩翩四公子,浊世称贤明。
龙虎方交争,七国并抗衡。
食客三千余,门下多豪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