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桃李逢春次第开,坐看零落付苍苔。


压车麦穗黄云重,食叶蚕声白雨来。


镜里顿惊年事速,天边谁挽斗杓回。

流汗沾衣喘不供,孰知有此快哉风。


新凉忽觉从天下,残暑真成扫地空。


恰转轻雷过林坞,已吹好雨到帘栊。

兀傲胡床酒半醒,钓筒收尽数舟横。


风生细葛无三伏,月上疏林正四更。


北斗离离低欲尽,明河脉脉去无声。

小院钩帘扫落花,公馀萧散似山家。


下岩紫壁临章草,正焙苍龙试贡茶。


塞上远游心尚壮,车中深闭发先华。

世事如海沙,巧历不能数。


身居忧患中,殆若堕阱虎。


又如住败屋,岌岌日撑拄。

入冬殊未寒,尘土冒原野。


沟溪但枯萍,不闻清湍泻。


今夕复何夕,急雨鸣屋瓦。

叶雕非一日,盛夏则已然。


一叶复一叶,及此摇落天。


晨起坐堂上,散若飞鸟翩。

视夜明星高,蝉声满庭树。


残骸幸差健,散发穿两屦。


岩扉手自开,曳杖得徐步。

春归不可留,斗柄已峥嵘。


老至不可却,雪鬓森千茎。


少年所读书,废忘如隔生。

我昔学诗未有得,残馀未免从人乞。


力孱气馁心自知,妄取虚名有惭色。


四十从戎驻南郑,酣宴军中夜连日。

一雨三日水抹堤,南村北村云凄凄。


天公约束龙返穴,不忍嘉谷沈涂泥。


日光清薄潦未缩,起视又叹行云西。

天宝胡兵陷两京,北庭安西无汉营。


五百年间置不问,圣主下诏初亲征。


熊罴百万从銮驾,故地不劳传檄下。

江水来自蛮夷中,五月六月声摩空。


巨鱼穹龟牙须雄,欲取阛市为龙宫。


横堤百丈卧霁虹,始谁筑此东平公。

阴风吹雨白昼昏,谁扫云雾升朝暾。


三江水缩献洲渚,九顶秀色欲塞门。


西山下竹十万个,江面便可驰车辕。

旋籴街头米数升,黄昏看上店身灯。


明朝山路闻饶石,买得乌骡喜不胜。

梦里江淮道上行,解装扫榻喜新晴。


店门邂逅绨袍客,共把茶瓯说养生。

残暑方炎忽痛摧,无情风雨亦奇哉。


但嗟不为贫人计,未动秋砧雁已来。

护塞宁须右北平,拂云祠是受降城。


谁知此志成虚语,白首灯前听雁声。

匹马曾防玉塞秋,岂知八十老渔舟。


非无丈二殳堪请,只恐傍人笑白头。

当年与子别江干,渐老心知后会难。


岂料今宵清梦里,东门交辔说春寒。

梦中不记适何邦,风饱蒲帆入大江。


久矣眼中无此快,蹴天雪浪溅船窗。

羁魂憔悴远相寻,髭断肩寒带苦吟。


归校药方缘底事,知君死抱济时心。

九衢车马困炎曦,正是山中散发时。


秋近梧桐已摇落,阴生蟋蟀最先知。


稻陂水白宁忧旱,灶突烟青幸续炊。

逢著园林即款扉,酌泉煮笋欲忘归。


杨花正与人争路,鸠语还催雨点衣。


古寺题名那复在,后生识面自应稀。

万里东来双鲤鱼,衰翁悲喜得儿书。


闻过岘首已冬至,想到匡庐将岁除。


辛苦山行穿雪履,凄凉旅饭嚼冰蔬。

吴蜀相望万里程,征鞍忽报近湓城。


角巾已入三更梦,老眼先增十倍明。


告至遍为亲旧问,劳还深愧里闾情。

书剑当年隘九州,白头归卧一窗幽。


染成草色春犹浅,老尽梅花雨未休。


得句已无前辈赏,开编时与古人游。

高标已压万花群,尚恐娇春习气存。


月兔捣霜供换骨,湘娥鼓瑟为招魂。


孤城小驿初飞雪,断角残钟半掩门。

炎歊数日剧,荡涤及秋初。


病叶风吹尽,鸣蝉雨打疏。


趁凉谋社酒,乘润理园蔬。

霜霰新冬后,年龄大耋时。


功名久无梦,文字略存诗。


丘垄归何憾,琴书付有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