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松冈避暑,茆檐避雨。


闲去闲来几度。


醉扶怪石看飞泉,又却是、前回醒处。

连云松竹,万事从今足。


拄杖东家分社肉,白酒床头初熟。



西风梨枣山园,儿童偷把长竿。

断崖修竹。


竹里藏冰玉。


路转清溪三百曲。

暗楼连夜阁,不拟为黄昏。


未必断别泪,何曾妨梦魂。


疑穿花逶迤,渐近火温黁。

山房犹复畏炎蒸,长掩柴门愧老僧。


两桨去摇东浦月,一龛回望上方灯。


惊飞宿鸟时呼侣,腾起长鱼有脱罾。

荒坡茫茫牧牛童,扳角上背捷如风。


腰间一枝搢枯竹,横吹短笛过村东。

老枳垂藤昼常黑,雏鹰声作婴儿啼。


伐薪归来遇急雨,石路下山如踏梯。

周礼恤凶荒,轺车出四方。


土龙朝祀雨,田火夜驱蝗。


木落孤村迥,原高百草黄。

受脤新梁苑,和羹旧傅岩。


援毫动星宿,垂钓取韬钤。


赫奕三川至,欢呼百姓瞻。

数丛如雪色,一旦冒霜开。


寒蕊差池落,清香断续来。


思深含别怨,芳谢惜年催。

行行过舅居,归路指亲庐。


日苦树无赖,天空云自如。


黄焦下泽稻,绿碎短樊蔬。

鬓鸦,脸霞,屈杀将陪嫁。
规模全是大人家,不在红娘下。

笑眼偷瞧,文谈回话,真如解语花。

痴雨歇檐滴,顽云开日华。


穴垣惊暗笋,抢地惜幽花。


市隐静于野,客居闲似家。

絺绤生凉意,肩舆缓缓游。
连林梨枣缀枝头。
几处背阴篱落、挂牵牛。

故人书报新种畦,东皋豆麦稻水西。


更添庄屋成两脱,筑出涌路排沙泥。


柳插千本竹万个,鸡豚母子群相携。

水西船,山北酒,多为买春去。
事与云消,飞过旧时雨。
谩留一掬相思,待题红叶,奈红叶、更无题处。

野色惊秋,随意散愁,踏碎黄叶。
谁家篱院闲花,似语试妆娇怯。
行行步影,未教背写腰肢,一搦犹立门前雪。

杨柳垂青带,风动如飞盖。


危楼思不穷,尽日闲相对。


鸟去林自空,云移山不碍。

酒阑曾过平康宿。
风飐绣帘蔌蔌。
红板桥连西曲。

重云蔽南山,远见山雨白。


我行山之北,便与云雨隔。


西风来如奔,零乱云物拆。

幽人息遥夜,四听市声寂。


月华清可掬,天色绀欲滴。


候虫先知秋,微响出阴壁。

北斗边城春柄回,闰年飘縠占馀灰。


鼓声催遍江南草,驿路传残陇首梅。


寒日已高犹沆漭,薄云无待故徘徊。

一雨初回逗晚凉,近郊连帟俨相望。


乞浆易醉墦间客,就养初闲灶下郎。


暖吹未休缘迥野,低烟不散为垂杨。

北阙天深报漏迟,台鸾雍鹭共逶迤。


廷风细引趋班佩,宫日遥烘簇仗旗。


侍史有香来洞案,直郎无奏伏丹墀。

肃驾来墟落,悠然瞩霁氛。


飞花缺林影,惊鹭破洲群。


牧径寻还失,荛歌断更闻。

南国冬无雪,居然气候迷。


柔蔬傲霜甲,幽鸟逆春啼。


神鼓声无歇,樵歌韵不齐。

危轩冠层堞,永日付登临。


寒雁犹能阵,乔柯自不林。


溪流横趣岛,樵路侧依岑。

宦途滋味饱更谙,命薄于人分亦甘。


两鬓雪霜为小谏,六街泥雨趁常参。


便休禄仕饥寒累,强逐班行面目惭。

丙申二月七,是夕月离毕。


春云忽霮䨴,春雨复蒙密。


绵绵殆三旬,不见天上日。

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。


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