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道途冬暖衣裘省,村落年丰鼓吹喧。



下麦种荞无旷土,压桑接果有新园。

鲈肥菰脆调羹美,荞熟油新作饼香。


自古达人轻富贵,例缘乡味忆还乡。

风雨声豪入梦中,不知身世寄孤蓬。


狐裘毡帽如龙马,天汉西南小益东。

荒郊寒雨晚凄凄,四壁穿颓旋补泥。


物我元须各安稳,自苫牛屋织鸡栖。

五斗安能解醉酲,瞢腾睡眼怯窗明。

策勋赖有春芽在,卧听山童转硙声。

风横云低雨脚斜,一枝柔橹暮咿哑。


昏昏醉卧知何处,推起船篷忽到家。

暮嫌风雨作新寒,一树青枫已半丹。


身在范宽图画里,小楼西角剩凭阑。

勋业文章意已阑,暮年不足是看山。


江南寺寺楼堪倚,安得身如杜牧闲。

落叶纷纷十月时,今年霜比去年迟。

山猿引子饮幽涧,野鹊结巢争堕枝。

岭北片云生峭绝,桥东残水漾沦漪。

志士逢秋已自伤,老人况复惜年光。


正看溪碓舂粳滑,又见山坡下麦忙。


桐落井床多槁叶,菊残衫袂尚馀香。

护霜天气半晴阴,小岭苍寒藓径深。


翠霭欲成孤凤舞,青松先作老龙吟。


渔歌浦口生高兴,骑吹边头负壮心。

锄犁满野及冬耕,时听儿童叱犊声。


逐客固宜安散地,闲民何幸乐升平。


雪花漫漫荞将熟,绿叶离离荠可烹。

开岁忽八十,古来应更稀。


我存人尽死,今是昨皆非。


爱酒陶元亮,还乡丁令威。

庭芜失故绿,园树染新丹。


病思闲支枕,诗情独倚阑。


带移频觉瘦,貂弊不禁寒。

落叶扫还积,断鸿飞更鸣。


羸躯得霜健,老眼向书明。


水瘦河声壮,萁枯马力生。

南国霜常晚,初冬叶始红。


旷怀牛屋下,美睡雨声中。


沮水忆浮马,嶓山思射熊。

吴中十月雪霜悭,风景暄妍叶未殷。


杲日还看浴东海,薄云不解冒南山。


蛙鸣閤閤荒池曲,蝇出营营食案间。

日落原野晦,天寒闾市闲。


牛羊远陂去,鸟雀空檐间。


凭高植藜杖,旷目瞻前山。

淮阳多病偶求欢,客袖侵霜与烛盘。


砌下梨花一堆雪,明年谁此凭阑干。

凤楼南面控三条,拜表郎官早渡桥。


清洛晓光铺碧簟,上阳霜叶剪红绡。


省门簪组初成列,云路鸳鸾想退朝。

乍起衣犹冷,微吟帽半欹。


霜凝南屋瓦,鸡唱后园枝。


洛水碧云晓,吴宫黄叶时。

触目园池景,荷枯菊已荒。

风寒侵夜枕,霜冻怯晨妆。

江上枫翻赤,庭前橘带黄。

天水边陲南接蜀,秦山翠照峨峨绿。


世间岂有粪金牛,枉使五丁斧山玉。


罢侯置守自蜀始,监郡东来两成毂。

霜风几夕报初寒,蟋蟀归来已四迁。


旧物有毡眠软暖,讲堂逢鳝馈新鲜。


功名久已遗清老,征戍何由及晚年。

节令坚冰始,民风古意淳。

星行穷少皞,正岁述咸秦。

俗礼嫌端拜,头风强裹巾。

小雨冥冥不湿衣,饥鸢高贴野云飞。


南来北往河山迥,秋尽冬初草木稀。


半夜还家归梦好,十年为宦客情微。

故人邀我,城南访菊,已过黄花时节。
更从何处问秋芳,见一路、霜林残叶。


蒹葭阁下,陶然亭外,剩有寒芦如雪。

我昔吏桐乡,穷山使屡蹑。


路险独后来,心危常自怯。


下顾云容容,前溪未可涉。

晴窗蚤觉爱朝曦,竹外秋声渐作威。


命仆安排新暖阁,呼童熨贴旧寒衣。


叶浮嫩绿酒初熟,橙切香黄蟹正肥。

远投人宿趁房迟,僮仆伤寒马亦饥。


为客悠悠十月尽,庄头栽竹已过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