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颜公忠血化为碧,颜公奇笔留在石。


十存三四复不完,完者椎模少棱壁。


许昌断碣称最佳,已经田火侵钩画。

我今五十二,常苦离别煎。


屈指数离别,正去一半年。


三君异出处,相见有后先。

章圣皇帝兴三宫,三宫鼎峙何崇崇。


天圣七年六月尾,玉清始灾坛宇空。


于今二十有五载,上元后夜星轸中。

白日落我前,明月随我后。


流光如有情,徘徊上高柳。


高柳对寝亭,风影乱疏牖。

自我再婚来,二年不入梦。


昨宵见颜色,中夕生悲痛。


暗灯露微明,寂寂照梁栋。

行乐尤宜少。
忆坡公、洞箫听罢,划然长啸。
四海共知霜鬓满,莫问近来何妙。

放逐身蓝缕。
被门前、群鸥戏狎,见推盟主。
若把士师三黜比,老子多他两度。

浅把宫黄约。
细端相、普陀烟里,金身珠络。
萼绿华轻罗袜小,飞下祥云仙鹤。

此翁幸自偏盲,那堪右目生微翳。
羽流禳谢,缁郎忏悔,天乎无罪。
客曰不然,也因口腹,也因瞻视。

奎墨西来,落笔处、亲蒙天笑。
谁信道、郡人生怕,福星移照。
宾客唱予还和汝,使君安老兼怀少。

隆乾间事,两翁有、手泽遗编曾纪。
余掌兰台修纂到,景定初开忠邸。
抔起复麻,奋涂归笔,嚼碎张巡齿。

【其一】


廿载犹劳好护持,气粗语大旧吟诗。


而今律细才偏退,可许情怀似昔时。


【其二】


少年情事宛留痕,触拨时时梦一温。

【其一】


弄翰然脂咏玉台,青编粉指更勤开。


偏生怪我耽书癖,忘却身为女秀才。


【其二】


世情搬演栩如生,空际传神着墨轻。

道义相欢岂易亲,古称难处是知人。


文章不结市朝士,荣辱非关云水身。


话入精详皆物理,言无形迹尽天真。

溥天之下号寰区,大禹曾经治水馀。


衣到敝时多虮虱,瓜当烂后足虫蛆。


龙章本不资狂寇,象魏何尝荐乱胡。

了生始可言常事,知性方能议大猷。


只此长川无昼夜,为谁驱逼向东流。

郏鄏城中同德友,凤凰楼下会中秋。


芳樽倒尽人归去,月色波光战未休。

云无一缕干明月,桥有千寻卧渌波。


料得人间无此景,中秋对月兴如何。

前朝无限贵公卿,后世徒能记姓名。


唯此天津桥下水,古今都作一般声。

隋唐而下贵公卿,近世风波走利名。


借问天津桥下水,当时湍急作何声。

着身静处观人事,放意闲中鍊物情。


去尽风波存止水,世间何事不能平。

绕堤杨柳轻风里,隔水楼台细雨中。


酒放半醺重九后,此时情味更无穷。

三千里外名荒服,一百年来号太平。


争似洛川无事客,何须列土始为荣。

名利从来本任才,行人不用苦相猜。


壶中日月长多少,闲步天津看往来。

溪边闲坐眼慵开,波射长堤势欲摧。


多少水禽文彩好,几番飞去又飞来。

水流任急境常静,花落虽频意自闲。


不似世人忙里老,生平未始得开颜。

堤边草色长芊芊,陌上行人自往还。


渌水欲净不得净,春风未放柳条闲。

去年桥上凭栏人,今岁桥边骑马身。


桥上桥边不知数,于今但记十三春。

渌水悠悠际碧天,平芜更与远山连。


白头老叟心无事,闲凭栏干看洛川。

烟树尽归秋色里,人家常在水声中。


数行旅雁斜飞去,一簇楼台峭倚空。